论语在线阅读
会员

论语

(苏格兰)理雅各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小说世界名著9.8万字

更新时间:2020-09-16 16:40:55 最新章节:CHAPTER 3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欧洲对孔子学说的需求如此旺盛,当世终于有人尽心竭智笔译《论语》。理雅各(JamesLegge,1815—1897),英国著名汉学家,伦敦布道会传教士,1842年担任香港英华书院校长,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并翻译中国古代典籍的人。从1861年到1886年的25年间,在友人王韬、助译黄胜的协助下翻译了《四书》《五经》《诗经》《道德经》《离骚》等中国主要典籍28卷。晚年在牛津大学执教,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中国古代典籍的英译上,虽久病缠身,仍日日连续工作十几小时,笔耕不辍。理雅各译著等身,《论语》并不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部,但若要学会理解并试着欣赏由浸淫中华文化几十年的英国学者所英译的中国古代典籍,语录体散文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在翻译领域,虽然译者大多规避“不可译性”这一令译者倍感无力的问题,却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代典籍的英译从来都是“画虎画皮难画骨”。一种语言,具备独特的逻辑和魅力,绵延数千年尚能不断发展丰富,本是奇迹,对于世界语言发展亦是件幸事,然而,在翻译领域,译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原语的“桎梏”,凭借自己的理解重新编码。一种语言越是独特,源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越大,这种“桎梏”就越深,原文在翻译过程中迷失的真味就越多。失去母语逻辑和魅力支撑的原意,免不了零落的厄运。这也是为何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人打比方太过牵强,联系不强的原因之一。如此,母语是英语的中国通所翻译的中国古代典籍,其价值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大过原著本身;而二者的结合更远非一加一等于二那般简单堆砌,读罢直教人瞥见天外天,悔自家无见识。除了译文,理雅各还编写了注释,或解词释义,或介绍典故,或说明出处,读来有趣,能解子曰古译的厚重出离之苦。但囿于时代与背景,理雅各的注释亦有不尽不实之处。这也提醒我们,圣人也罢,名宿也好,著作不等于标准,可观可赏,可歌可叹,但是,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不足以奉为圭臬。翻译亦是如此。翻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再好的译文都只是一家之言,不足为凭,理雅各也不例外。但理雅各的可贵之处在于,英译《论语》的学者众多,理雅各虽然只是其中之一,却是最早的一位,个中艰辛实难想象,所以他的译文也最有代表性,显示了第一位投笔译百家的地道英国人的思维和古体英语的味道。后者尤为可贵。汉语不同于英语这种表音文字,汉字的表意象形性与单音节结构能很好地保留并延续意义,使得后世人即便不知其音,也能看懂其意。随着众多古文明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汉语成为唯一一种从古沿用至今的文字,也成为唯一一种在向外国翻译古代书籍时找不到对应文体的“活”语言。若用现代外语来翻译中国古代典籍,免不了“大伤筋骨”。在语言结构和文体的对应方面,理雅各是下了苦功的,所以他本人虽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他的译文却更能为中国读者接受,朗朗上口,古朴自然,流动着不需文饰的雅致,既不会让人感觉译得用力过猛,也不会令人觉得功力不足。从古到今,《论语》都是中国学子的启蒙教材。先人总是一知半解摇头晃脑背那平上去入,今人何幸,能读百年译文,解千年《论语》,交相辉映,方不负古时儒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自矜自夸。这一切,实应感佩在战乱流离中仍时刻钻研古籍,生命不息翻译不止的“古籍英译第一人”理雅各。如果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得上勇敢,那这勇气的来源也只是生存的需要,而理雅各克服万难首译诸子百家的毅力与决心又是从何而来?
上架时间:2013-08-01 00:00:00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苏格兰)理雅各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有一个年轻人,少年时就参加革命,留下满身伤痕。战争结束后,他拼命工作至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花三年时间写出这本长篇小说,证明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也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的经历。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战胜自己,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
    (苏)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30万字
  •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法)福楼拜小说20.1万字
  • 会员
    “我必须走我自己的路,去追求我所看到的光明。”在19世纪的意大利,青年亚瑟因詹玛对他的误解痛苦时,偶然得知敬爱多年的神父也一直在欺骗自己。承受不住打击的他,愤然离开了家。13年后,一位化名牛虻的革命战士返回了意大利,积极投身革命。但在一次行动中,他不幸被捕。在狱中,他见到了前来劝降的神父。原来亚瑟就是牛虻。此时此刻,面对曾经的导师,他决心做一次顺从内心的决定。而正是这个决定,激励了成千上万的革命青
    (爱尔兰)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小说17.9万字
  • 会员
    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与伦敦,一个狂热混乱,一个冷静克制。狄更斯见证了贵族与平民被一同处决的矛盾场景,百感交集,决心为两座城市立传,却将笔触投向个体命运:有人被仇恨吞噬化为冰冷的杀戮机器;有人却为了别人的幸福,毅然走上断头台。在他笔下的乱世之中,人人皆是尘土,唯有爱人者是永恒闪耀的星尘。
    (英)查尔斯·狄更斯小说25.5万字
  • 会员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早期作品,于1837年至1839年以连载小说形式出版。孤儿奥利弗在饥饿中长大,流落于济贫院和伦敦街头。这部文学史上著名的少年冒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颗渺小的心如何在善意与黑暗交织的广阔世界里,守护住自己的纯真和勇气。
    (英)查尔斯·狄更斯小说28.6万字
  • 稚嫩的青芽,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对能茁壮地成长。纯真的童心,需要文学、知识的感染,才能拥有强大的力量。捧起心爱的书本,便是开启了幸福的梦想之旅。就让我们迎着朝阳,大步地向前,向前!
    (英)斯威夫特 (美)马克·吐温著 《校园书架》编委会编小说5.8万字
  • 会员
    穷小子邂逅了富家小姐,坠入爱河的他决心追逐属于自己的“远大前程”。一场关于爱情和财富的狂欢在伦敦上演。在人间的机缘与幻灭之间,当一切华丽褪去,一个人生命中最本真的东西才得以彰显。1860年12月,《远大前程》开始连载。步入创作晚期的狄更斯用这部作品告诉读者:生命和生命的关系,远远超过金钱与金钱的关系。
    (英)查尔斯·狄更斯小说32.7万字
  • “套中人”是一个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的人。无论在任何天气,都穿雨衣,带雨伞,耳朵里塞棉花。他把一切物品封在套子里,家中永远门窗紧闭,睡觉时垂下帐子。他害怕改变,任何一点“反常”都令他不安。他生活在一个狭窄的轨道内,不敢有丝毫逾越,也以此标准来约束别人……他令整座小城的人感到窒息。最后他死去了,但那层阴影仿佛依然笼罩着。收录契诃夫的24篇小说。从23岁的第一篇成名作《小公务员之死》到去世前一年的《未婚
    (俄罗斯)安东·契诃夫小说19.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