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与滇缅公路在线阅读
会员

中国西部与滇缅公路

(美)H.丹尼尔·弗赖伯格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外国随笔7.4万字

更新时间:2019-04-16 16:34:47 最新章节:第十三章 肉体—死亡,圣灵—生命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记录了1941年丹尼尔以传教士的身份,只身穿越中国西部和滇缅公路的传奇历程。作者从河南出发,以步行、骑驴、乘车等方式,穿越陕西、甘肃、四川等省,最终沿滇缅公路抵达缅甸;真实记录了沿途所历中国西部的地形地貌、民俗风情、战时场景和旅途险情,并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呈现战时中国的民生百态。本书对今天探讨滇缅公路的军事价值和文化内涵仍有深远的意义。
品牌:巴别塔
译者:滕慧婷
上架时间:2019-03-01 00:00:00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巴别塔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H.丹尼尔·弗赖伯格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胖胖瘦瘦依旧“吃”心不改。BMI、体重、体脂率?管他呢!我就要可乐、炸鸡和烤肉!!!一封打破身材焦虑、与自我和解的剖白。自由的、快乐的、轻盈的身体回忆录。女孩可以胖吗?可以贪吃吗?可以既胖又贪吃吗?胖,也没关系一部还身体以自由的吃海沉浮录。一本滋溜冒油、香气喷喷,看得人口水直流、胃口大开的书。你从来不知道,一顿饭竟如此有意义。接纳自我、拥抱自我,想吃咱就吃起来!是“美国胃”与“南亚嘴”的拉扯,也是
    (美)拉比亚·乔德里文学21.4万字
  • 每年数百万人踏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宏伟的大理石楼梯一睹其中的奇珍异宝。但只有寥寥数人能不受限制地探访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就是穿梭其中的保安。帕特里克?布林利曾在《纽约客》杂志拥有令人羡慕的一份工作,不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哥哥患癌症去世后,他发觉自己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力量,于是他辞去《纽约客》的工作,到他所知最美的地方寻求安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个暂时的避难所最终成为他的第二个家,他
    (美)帕特里克·布林利文学11.6万字
  • 会员
    “通过了解别人,我也了解了自己。”在每一场对话中,挖掘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可能性。这是谷川俊太郎与6位时代智者的人生对谈集。这是只有对话才能记录下来的珍贵记录。他与父亲谈人生、孤独、家庭、理想、生死,与语言学家谈韵律、语言的演变,与诗人谈书籍、艺术,与社会活动家谈语言的用处、教育,与邻居阿姨谈童年、文学……这些对谈轻松又自在,谈论的内容却是深刻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阅读一字一句,如同亲临对谈现场,
    (日)谷川俊太郎文学10.5万字
  • 会员
    “债务”从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不单是CEO、国家元首、对冲基金经理人或抵押贷款人要关心的事,它更是一个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问题。对债务与财富的研究,影响着我们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在《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中,阿特伍德以有限的篇幅深入探讨了债务这一古老而重要的话题,将其置于宗教、文学和社会结构的层面加以剖析。本书既是别具一格的经济史讲稿,又是关于道德、政治、神学的文学作品,囊括了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文学10.6万字
  • 会员
    我这一生中至少有过三位母亲。在我的童年,母亲是迷人的派对女主人,是野心勃勃的“黑莓女士”和“蘑菇夫人”。到我的青春期,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成了幻听的囚徒。逃过战乱,移民至美国,曾经坚韧、明媚的她,何以蜕变至此?我开始探索她精神痛苦的根源,希望能理解是什么力量“杀”死了她。由此,我的第三位母亲诞生了。我不仅发现了是什么将这个女人打倒的,亦发现了她为之而生的是什么。追索的深处,是一段隐秘的家族往事,以
    (美)格蕾丝·赵文学15万字
  • 从秋天到春天,在英格兰东部一片平坦的湿地上,J.A.贝克追逐着游隼的身影。他沉迷其间,痴痴地追随这种鸟,观察它们——在天空中,在地面上,追逐、捕杀、进食、休憩……在日复一日的追逐中,他作为人类的意识逐渐消融,无可避免地被一种鹰的意识所取代……这并不是一本关于观鸟的书,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只鹰的书。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
    (英)J.A.贝克文学12.4万字
  • 会员
    本书为斯蒂芬·沃尔弗拉姆的随笔集,汇集了其过去十余年不同场合的文章、讲稿等,以计算思维范式为中心,讲述了沃尔弗拉姆在科学、技术、艺术、哲学、商业等多个领域的思想探索与实践。从为电影《降临》提供科学咨询、解决人工智能道德规范问题、寻找一个不寻常的多面体的来源、与外星人交流,到建立Mathematica和Wolfram|Alpha,再到寻找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探索π,本书捕捉到了计算世界伟大先驱之一的感
    (美)斯蒂芬·沃尔弗拉姆文学19.6万字
  • 曼哈顿上东区的私立学校,是资产排名位于前1%的富豪们的角斗场。这里的精英父母利用高超的手腕精心运作,为孩子争取常春藤联盟为数不多的宝贵席位,上演了一出出光鲜而残酷的育儿战争。作为哈佛大学毕业生,布莱斯·格罗斯伯格迅速成为备受纽约上流阶层青睐的金牌家教。她的秘密武器不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她了解这些“盖茨比”的焦虑所在:在新镀金时代,财富非但没能让他们自在,反而助长了他们对阶层下滑的恐惧。“天下父
    (美)布莱斯·格罗斯伯格文学12.1万字
  • 谁说我们人生需要整理术?谁说我们应该要不断努力变得更健康丶更瘦丶更有效率,且更乐观呢?没有什麽比一个以自我优化活出穿戴整齐丶肤色均匀丶神采奕奕的成功故事更无聊的了,你知道的就是杂志上常常读到的那种优化人生策略——衣柜要保持整齐,日子得像发条那样过得井然有序,甚至爱情生活也要快狠准有效率。另一方面,我们也很向往古怪的人,就是那种会把自己埋在一堆乱七八糟的书本里,把整理指南抛在脑後,对於运动完全不熟悉
    (德)安德烈娅·格尔克文学4.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悲伤与理智》共收入散文二十一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这卷文集可以说是通向布罗茨基的诗歌观和美学观,乃至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一把钥匙。文集中最后一篇作品《悼斯蒂芬·斯彭德》完成后不到半年,布罗茨基自己也离开了人世,《悲伤与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是布罗茨基散
    (美)约瑟夫·布罗茨基外国随笔32.2万字
  • 会员
    《小于一》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以长文为主,夹以若干短文,仅十八篇文章,篇篇精彩,再加上其文体和“书体”的独特,遂形成一本完美之书。这是一个伟大诗人的精神自传,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布罗茨基以创造性的诠释与解读,完成了他对阿赫玛托娃、奥登等人的致敬,对个人价值的有力捍卫,还有对独裁者罪行的揭露和控诉。这样的控诉使用的不是公共语言和措辞,而是站在“一个诗人对一个帝国”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又源
    (美)约瑟夫·布罗茨基外国随笔26.8万字
  • 会员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deCompostela,意为“繁星原野的圣地亚哥”)是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的首府,人口不足十万。相传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雅各安葬于此,是天主教朝圣胜地之一。自中世纪以来,前来此地的朝圣者络绎不绝,乃至形成了一条有名的朝圣之路,即圣雅各之路。2011年,吕芬从大使职位上卸任后,决定踏上前往圣地亚哥的旅途。《不朽的远游》是吕芬朝圣之旅的真实记录,幽默自嘲、
    (法)让-克里斯托夫·吕芬外国随笔9.1万字
  • 会员
    1965年,为了寻找“让-路易·勒布里·德·凯鲁亚克”这个名字,凯鲁亚克只身前往巴黎。在巴黎(还有布列塔尼)的10天当中,他像个孤独旅者那样,漫步在杜伊勒里花园笔直的林荫道,跨越热闹非凡的塞纳河上晃动的桥梁,聆听圣日耳曼德普雷教堂的《安魂曲》,同时邂逅了各种各样的人:蓝黑头发、绿眼睛的布列塔尼人,门牙有缝隙,正好嵌在可舔可吻的双唇中;温柔女郎酒吧的侍者,不停地跟他说着“巴黎腐烂了”;像拿破仑那样带
    杰克·凯鲁亚克外国随笔4.5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九七〇年至二十一世纪初的随笔作品,包括书评、文论、创作谈、讣告等等。这部随笔集更像一本非正式的自传,为读者展示了一段充满好奇的人生。她是一位诙谐的评论家,对厄普代克、安吉拉·卡特等人的作品提出颇为独到的见解;她也是一位冷静的怀疑论者,对加拿大历史和小说中“女性的不良行为”保留自己的观点。她的人生就像她的叙事一样精彩:闹鬼的农场、厌女的采访主持人、食物中毒的北极探险、全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外国随笔2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