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书卷多情似故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周年纪事文集
更新时间:2019-08-09 18:50:20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各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积极规划设计、献言献策,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努力,为古籍保护事业开创了新局面。至2017年1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即将走过十年历程,为记录古籍界同仁的艰辛付出和心路历程、展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阶段性成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周年之际,面向全社会,开展了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周年为题的征文活动,主题围绕古籍普查、采访编目、阅览服务、整理研究、再造出版、保护修复、学习培训、宣传推广、读书修养、师友杂忆等方面;文体不限,内容以通俗易懂、趣味可读为佳。截至征文结束,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共收到稿件百余篇。投稿作者除来自图书馆系统外,还涉及博物馆、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古籍修复设备企业以及普通读者。年龄跨度较大,既有“90后”的年轻学生、从业十数年的中坚力量,也有年逾古稀、为古籍勤勤恳恳奉献一生的资深前辈。其中,收到来自满族、蒙古族、彝族、苗族、壮族、侗族、瑶族、仡佬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作者的来稿,展现了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在采访、普查、整理特色民族文献方面发生的事迹。另外,近三成稿件来自地方区、县级图书馆,一方面反映出地方基层图书馆对我中心活动的热情响应;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基层图书馆人在进行古籍普查、整理编目和日常工作时的艰苦付出,令人感动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2-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中国西南地区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且珍贵的历史档案遗产,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有效、长久地利用,必须对这些历史档案自觉有效地进行保护。本书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鲜明特色,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载体出发,分别揭示了石质、金属质、陶质、木质、骨质等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支撑材料的特性及其损毁规律,并继而探社科20.6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大学图书馆现代化问题的主要方面选取了31篇正式发表的文稿。其内容聚焦于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包括整体现代化、馆员现代化、服务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立足于新兴的信息服务学理论和北京大学一流图书馆建设的生动实践,揭示了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学理和时代命题,阐释了图书馆最基本的整体性特征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价值引领,馆员为先”的基本思想、“用户导向,服务至上”的基本理念、“斯文在兹,道隐无名”社科25.2万字
- 会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围绕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宣传推广、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而开展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专注于公共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主题,在全面解读我国知识产权政策核心要求与发展导向基础上,广泛深入调研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针对我国知识社科15.4万字
- 会员作者致力于“多学科视域下的档案价值认知”及其之上的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首先,历史的看待档案价值尤其是凭证价值或工具性价值,作为本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其次,以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价值属性和资源稀缺视角研究档案价值,对于丰富我国档案价值规律实现途径、优化档案信息资源配置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最后,集成管理理念语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是稀缺的,不仅强调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的集成,而且强调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的融合,从社科30.2万字
- 会员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进行经济活动的记录和总结,其中不乏成功和先进的经验,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需要从中继承精华,汲取教训。现存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分布相当广泛(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丛书、各类考古文献、档案文献之中),数量极其庞大,内容十分丰富。但目前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其他专科文献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系统整理和开发民族经济古籍文献这一宝库,不但是民族经济学、古典文社科22.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