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研究
更新时间:2020-04-07 10:40:35 最新章节:后 记
书籍简介
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革命一合作”能源革命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加速重构,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实施,以及能源合作“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新时代,应充分把握国际能源合作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以“一带一路”为突破口,开展更加积极有为的能源国际合作,打造国际能源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本书系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重大课题《加强我国能源国际合作研究》基础之上整理而成。本书回顾了我国能源国际合作的成就,分析了能源国际合作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介绍了新时代我国能源国际合作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我国能源国际合作的建议。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6-15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最新上架
- 会员乡土民居是历史上民间自发形成的建筑,是乡村民间生活、乡土精神的物质载体。宜宾位于川南地区,受地域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乡土民居建筑,是地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本书对宜宾乡土民居建筑开展系统的调查、分类与评价,以图文形式反映宜宾乡土民居建筑的现状,分析围绕宜宾乡土民居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以动态发展眼光探讨乡土民居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思路以及经济9万字
- 会员《广东科技企业案例精选》本书结合各年度入围广东省创新标杆企业名单,在企业自主推荐和地市科技管理部门报送材料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广东省多个地市超过60家企业的发展案例,梳理总结标杆企业包括经营总体情况、创新驱动发展情况、市场竞争力情况、体制机制保障情况、主要重点事件、企业发展具体需求等六大方面内容,全面展示广东省标杆企业创效发展的成效。对广东省创新标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平台创新的集中展示,有助经济10.7万字
- 会员本书以系统论、系统耦合理论、协同论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剖析二者之间的内涵及特征,构建耦合发展整体研究框架,重点分析2017—021年攀西地区乡村振兴与康养小镇建设耦合协同发展的内在演变过程,从内生性揭示内在耦合机理。在中观层面,依据攀西地区乡村振兴与康养小镇建设耦合研究框架,评价二者耦合发展过程,构建各自的指标体系。在微观层面,小农户占仍然是攀西地区主要的农业组织形式,参与耦合乡村振兴与康养小镇经济19万字
- 会员本书在科学界定乡村振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的概念内涵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关系;进一步以贵州省为例,利用微观调研数据和宏观统计数据,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出发,对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困境与金融服务需求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深入剖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供给现状与问题,实证检验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成效;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了新型农经济13.9万字
- 会员本书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对物业工程设施设备管理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具体包括物业设施设备管理概述、物业工程设施管理体系建立、前期物业工程管理、物业设施设备常规管理、房屋日常养护与管理、设施设备运维外包管理、物业设施设备管理质量提升、智慧楼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内容。本书采用图表和文字结合的方式,便于读者学习理解。本书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实际操作性,同时提供了大量经济12.4万字
- 会员《乡村建设运动》,由序言和八章组成,讨论了乡建运动的历史、模式、文化和途径,以及对乡建的批评等。《农村改进的理论与实际》收录作者关于农村改进的文章十三篇。经济5.3万字
- 会员本书从企业与企业组织、产业组织与政策、产业结构与政策、产业联系、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组织变革等角度,构建中国“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框架。全书突出中国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实践的经验与案例,吸收西方比较成熟的竞争政策理论,讲解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问题,同时还聚焦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现代服务业和产业集群等产业经济学中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本书可作为经济学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经济33.7万字
- 会员2012年,国家旅游局在“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鼓励以各类网络媒体,门户、论坛、博客、微博等渠道资源作为目的地旅游营销载体,根据服务的客户群特征组织相应的旅游营销,提高内容的覆盖及影响力,降低营销成本”。本书系统分析了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更好地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推广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社会化媒体开展营销,旅游企业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利用社交媒体的粉丝关注效经济11.6万字
- 会员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玉米、番薯在南方山区推广最快的阶段,之后才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发挥了巨大功用,在南方平原地带,则一直建树不多;最终在南方形成了西部山区玉米种植带和东南丘陵番薯种植带,虽有交汇,分庭抗礼,边界在湖广、广西。北方玉米、番薯推广更晚,光绪以降的清末民国时期才有较大发展,最终奠定了一般粮食作物的地位,然地位仍并无二者在南方山区之地位,玉米胜于番薯,尤其在春麦区番薯几无踪迹,玉米在北经济17.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