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晋南龙祠:黄土高原一个水利社区的结构与变迁
更新时间:2022-07-22 15:53:42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位于晋南临汾盆地的龙祠泉域,是总体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一个典型的丰水区。由于龙祠泉水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成为连结区域社会的重要纽带,进而在一定范围内以水利和水患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水利社区。本书在大量田野调查基础上,充分挖掘民间文献,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环境背景、水利开发、水利组织、水权形态、水利制度、水利技术、水利景观、区域互动等多个角度透视龙祠水利社区的结构,并在千年尺度的长时段中探求其变迁发展。龙祠水利社区的结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间阶段性和地域特殊性。水利的大规模开发始于唐代,到北宋时期基本定型;此后800年,水利社区结构总体保持不变,直至民国时期水利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社区迎来结构的大变革。每一个重大的变迁节点都是国家力量介入的结果,区域社会是节点之外大多数历史时间的主体,是国家制度的践行者和调适者。龙祠水利社区结构变迁的具体要素体现在泉水流量、灌溉面积、水利制度、水的意义等多个方面。而“地水夫钱一体化”原则、水利管理的精英化、上下游利益关系等不变的要素则是水利社区实现长期稳定的基本保障。本书将水利社会史的研究时限下延至集体化时期,从工程建设、水利技术和制度变革等方面探讨了这一时期国家制度安排的得失。肯定其在工程、技术方面的成绩和在促进农业增产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对水利建设的工程质量、管理方式,以及在传统文化上的断然否定予以了深刻反思。
上架时间:2018-07-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周亚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当前,重新认识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已经成为学界十分关注的议题。本书注重区域整体历史互动的描述与分析,超越中外“两点加一线(交通路线)”式的传统丝绸之路历史观,转而思考古代中国是如何通过整体区域网络扩展历史影响的。以农耕、绿洲、游牧、森林、雪域高原等多区域互动、共生的分析框架,摆脱以传统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叙述体系。本书还从概念史的角度反思了18~19世纪俄国东方学传统对欧亚世界的区域划分与知识历史18.8万字
- 会员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简称“老挝”,地处中南半岛腹地,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丰富。1986年实施革新开放政策以来,老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传统的静谧与现代的喧嚣中,古老的澜沧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本书向读者展示了老挝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及外交概况。历史22.8万字
- 会员本书从水患研究入手,以城市变迁问题为主线,围绕黄河水患对下游地区城市变迁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个主题,系统地探讨明清时期在水患频仍、生态环境改变的背景下,下游城市衰落与再生以及格局演变、重心转移过程及其内在原因。本书运用历史地理学、城市史学、灾害史学、生态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梳理了黄河灾害史料,对明清时期黄河史志、下游省市县地方志、文编、档案、各类调查资料等做了较为全面的搜集与整理;历史22.6万字
- 会员成一农编写的《非科学的中国传统舆图——中国传统舆图绘制研究》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舆图研究的通论性著作,本书内容涉及:对“制图六体”和“计里画方”的重新评价、全国总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来源、中国古代城市舆图的绘制史、其他类型舆图的绘制方法等。历史19.9万字
- 会员本书提出了关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1+2+3+4+5+6”知识框架,即将该地区看作1个整体,将该地区的国家分为2组(拉丁美洲国家和加勒比国家)。从空间维度,按照地理位置,将该地区分为3个次地理区域(中美洲地区、加勒比地区、南美洲)。从时间维度,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发展进程划分为4个历史阶段(土著人古代农业文明和土地共有制形成时期、殖民统治和大地产制形成时期、考迪罗主政和初级产品出口繁荣时期历史1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