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在线阅读
会员

战长沙

却却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纪实文学25.1万字

更新时间:2024-03-28 11:50:42 最新章节:尾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优秀作品丛书”中的一本。本丛书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撰写的有关文学作品。本书描写了抗战之际,无数湖南少年热血沸腾地投入到抗击外侮的爱国斗争中。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各地英雄儿女齐聚长沙,展开游击战争,凭借顽强斗志和英勇作战挡住了敌人的铁蹄,展现了战火下中华民族的铁骨铮铮。
品牌:广东人民
上架时间:2011-08-16 00:00:00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广东人民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却却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湖北省文联驻村工作队员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精准扶贫一年的所见所闻。作者采用朴素的散文笔调,将在一年多的扶贫路上与村干部、普通村民、党员、乡镇干部的交往尽收笔下,写出了精准扶贫给大山里的村庄和村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其中涉及文化扶贫、留守儿童、土地流转承包、以购代捐等各种切实问题引发人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新的思考和关注。
    周亮文学5.4万字
  • 会员
    《每条弯路都通向自我》是神经学家奥利弗·萨克斯自传,叙述的时间跨度从少年一直到其暮年,每一部分都精彩。奥利弗·萨克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临床医学作家之一”,而在这本传记中,我们看到,纵然光环环绕,荣誉加身,生活仍有其具体琐碎的痛苦和不易。《错把妻子当帽子》中24个脑部神经受伤者:有人把自己的妻子当成帽子,要一把抓过往头上戴;有人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有人完全不能和人交流,却能与动物自如对话;还有
    奥利弗·萨克斯文学54万字
  •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段真实的故事,一段关于瘟疫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城市乃至世界的故事。在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伦敦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疾病大流行,每次爆发都会夺走成千上万条生命。医生约翰·斯诺为此做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并证明霍乱存在于水中。在无人相信的情况下,牧师亨利·怀特黑德帮助斯诺将取水饮用的人数与未取水饮用的人数绘制在同一张图上,并将每个街区的死亡人数标记在上。结果
    (美)史蒂文·约翰逊文学16万字
  • 2015年“格雷事件”之后,巴尔的摩再次陷入混乱,谋杀案激增。巴尔的摩市警察局寄希望于警司韦恩·詹金斯及其领衔的枪支追踪特别工作组,希望他们能让枪支和毒品远离街头。但在接下来的数年中,詹金斯和团队成员扣押并贩卖毒品、侵吞现金赃款、伪造证据,甚至多次实施抢劫。他们明目张胆的犯罪行为不受任何约束与调查,导致无数冤假错案,致使无辜平民死于非命。资深调查记者贾斯廷·芬顿采访数百名相关人员,查阅大量文件和卷
    (美)贾斯廷·芬顿文学20.7万字
  • 会员
    《你我皆是当事人》旨在叙述人生悲喜,二十五年的职业生涯中,作者见过在遗嘱中留下破绽来表达不满的老人;见过护夫心切,甘冒风险作伪证,却在发现被背叛后倒戈的妻子;也见过为家庭奉献了半辈子,明面上是要收回房屋,实际上只是想要家人支持她情感选择的姐姐……《你我皆是当事人2》本书为其续篇,着眼于职场得失。某讲师多次讨薪连遭敷衍,乙方就只能是乙方?某公司代表面对一份“霸王条款”,签或不签,在公司内部都会受到指
    (韩)曹祐诚文学15.9万字
  • 《永不褪色的人生》是一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退役军人参与地方建设风采的纪实文学。全书由28篇文章组成,以细腻、纪实的笔触描写了身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乡村的退役军人如何深入一线,以忠诚、勇敢、坚韧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事迹。
    《永不褪色的人生》编委会编著文学8.8万字
  • 本书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知名教授谭先杰创作的医生手记,全书从身为医生的视角出发,真实记录了医生接诊患者的诊室内外的感人故事,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娓娓道来,文字简洁流畅,故事令人记忆深刻,似由命运之手导演、由医生串场主演的人生情景剧。每个故事都包含着医生对生命的珍视,也饱含患者的曲折人生经历,这些故事流淌出来,汇成了一部生命教育、女性健康教育的温暖乐章。同时,全书立体展现了一位协和医生成长的酸甜苦辣,
    谭先杰文学14.8万字
  • 书稿收录90余篇援外医疗队员、家属和新闻工作者的文章,详实记录了援外医疗队历次派遣情况、工作中的重要事件,反映援外医疗的历史、现状和成就,突出展现新时代援外医疗队形象。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主题为厚德尚医,讲述医疗队在有限的医疗条件和工作环境下,以满腔热情和高超医术,为受援国人民服务,积极开展巡诊义诊、“光明行”等活动,填补受援国医学空白,挽救无数生命垂危的病人。第二章主题为友谊丰碑,记述医疗队的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写医学11.6万字
  • 以20世纪50年代上海第一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重庆创建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为叙事背景,聚焦西迁群体,记录西迁故事,讲述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联,突出反映老一辈知识分子心怀大义、西迁报国的精神品质。重点内容集中在以钱惪、左景鉴、石美森等一大批著名医学专家,响应党的号召,胸怀大局,举家重庆,创建重医。他们数十年扎根西部,在重医的创建和发展中,在服务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重
    重庆医科大学组织编写文学2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