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陕西省吴堡县辛庄村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1-09-30 11:58:25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书作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智库丛书——中国乡村调查系列报告研究,基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社会实践》调研团在陕西省吴堡县辛庄村深度调研的基础,以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为范式,以辛庄村的发展脉络为线索,有针对性地研究中国乡村的变迁脉络,就家庭、亲属关系、财产与继承、乡村治理结构、乡村生活方式、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就业、商品流通/贸易/信贷,土地制度等主题完成的调研报告,详尽讲述了以辛庄村为代表的中国典型村落的发展现状与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社会实践》调研团
- 会员中国乡村调查系列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智库丛书的新系列,主要是国发院调研团队在典型乡村的实地走访与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性调查报告。本书系该系列第一本,调研地为江西吉安渼陂村,通过对家庭、亲属关系、财产继承、治理结构、社会资本、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就业、贸易与信贷、土地制度等领域的考察,对该乡村进行了充分的社会学与经济学考察并且进行了总结,讲述以渼陂村为代表的中国典型村落的发展现状与其背后区域14.6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贵溪村是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村寨,为省级贫困村。本书通过对贵溪村入村入户调研,了解村庄的基本情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及其演变,着重阐述了村庄在政府主导下的扶贫脱贫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成效,并针对村庄实际提出村庄发展的对策建议等。书中还阐述了贵溪村如何在省、自治州扶贫攻坚政策措施集中发力,县乡帮扶惠农办法层层跟进落实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惠泽下逐渐走向摆脱贫穷并融入全面建成小经济10.6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银达村作为“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不仅有意于发掘一个地处西部的传统村落“因文而名、因文而兴、因文而荣”的历史变迁,追寻乡村文化发展印迹、展现群众文化活动魅力,更有心于探究典型村落如何适应时代变革、坚守文化自信,揭示其何以实现经济社会与乡村文化协调共进,为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决策参考。经济17.4万字
- 会员本书从推动当前产业创新发展、助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出发,深入剖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对2023年产业运行、行业特征、重点领域、区域发展、企业近况、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阐述,对2024年产业整体情况进行了展望。作为一年一度的研究成果,本书展现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跟踪研究进展,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业界人士提供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经济13.2万字
- 会员传统企业管理方式+当代企业管理理念+现场生产管理模式主要内容:班组的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班组质量管理与控制班组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的管理班组的物料管理班组的经济核算班组的基础管理工作班组的安全生产与环境管理班组长的培养与选拔本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际案经济7.4万字
- 会员算力正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键的生产力之一,算力经济作为算力生产力驱动的经济模式被各国所重视。本书深入探讨了算力经济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算力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全书共八篇,内容涵盖算力与生产力关联性的历史与理论分析、算力经济的内涵及其与数字经济的关系、算力经济的四个核心组成部分(算力基础设施、计算产业、应用赋能、算力经济治理)的详细分析,以及对算力经济的未来展望。经济10.7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30多年研究中发表的代表性论文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勾画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发展的轨迹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沿革,是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旅游发展道路的记录与佐证。这些研究成果对后人研究中国旅游发展的历史演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国际社会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与经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经济32.9万字
- 会员2019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了“‘十四五’规划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本书汇集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介绍了各地的有益探索和创新经验,具有较好的学术和决策参考价值。经济22.5万字
- 会员腊月山村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本书在丹巴县贫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聚焦腊月山村,分析了该村的贫困现状、贫困成因、精准扶贫工作进展等。由于丹巴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境内峰峦叠嶂、峡谷幽深、土地贫瘠,村民极为贫困。调研发现,高寒地区的耕地先天禀赋差,很难通过土地整理实现改变,扶贫资金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生活在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的高海拔地区的村民来说,整体易经济12.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