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营造法式(全三册)
更新时间:2023-10-17 11:14:35 最新章节: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已出书目)
书籍简介
《营造法式》由北宋将作监李诫奉旨编修,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由皇帝诏令海行天下。全书正文前有两个附件,一是成书的上奏文档“劄子”,二是全书总体介绍“看详”。正文部分共34卷,大体内容如下——总释:包括卷第一《总释上》与卷第二《总释下》,是对宋以前历代建筑术语的梳理与诠释。各作制度:包括卷第三至卷第十五,涉及古代房屋营造艺术与结构的诸多层面。如壕寨制度在部分内容上,涉及了类似城市市政工程范畴的某些方面;石作制度给出了石雕与石刻艺术的分类、加工技术与做法;大木作制度给出了唐宋时期木结构房屋的等级制度,基本平、剖面形式,房屋建构逻辑,梁柱体系,枓栱体系,屋顶结构体系,各部分主要构成名件等,提出了材分制体系;小木作制度介绍了多种小木作构件,其中的模数制方法,对批量化生产制作很有启发;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等匠作制度与做法,覆盖了房屋内的各种木制名件机器雕刻;彩画作制度使我们对宋式彩画有了一个梗概性的认识;砖作制度与窑作制度记录了房屋营造中造砖、用砖方法与规则。各作功限:包括卷第十六至卷第二十五,说明了如何计算各作营造中所需发生的匠作与劳作的功限及其计量方式。诸作料例、用钉料例、用胶料例,诸作等第:包括卷第二十六至卷第二十八。这些内容不但与前述各卷相呼应,而且包括了施工组织、工程预算、材料筹备与运输、物料及其运送的功限估算等营造相关内容。图样:包括卷第二十九至卷第三十四。其中总例、壕寨制度与石作制度图样1卷,大木作图样2卷,小木作与雕木作制度图样1卷,彩画作图样2卷,传承了宋式营造直观图样。本书亦收录了陶本的图样附卷,供读者参考。
上架时间:2023-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南北朝时期地记、郡书渐趋丰富,并呈现山水化、文学化的趋势。《水经注》的文学成就得力于其对这些地理文学文献的借鉴和吸收。除明确征引外,其还大量暗引、抄变这些文献。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文献皆已亡佚。本书对《水经注》所引主要地理文学文献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考证,为学人今后的研究提供资料方面的便利,同时亦欲彰明这些地理文学文献对于《水经注》的成书的重要意义。《水经注》沿着汉魏晋宋地记、郡书的山水化、文学化之路,古籍30万字
- 会员清代王琦輯注的《李太白全集》是李白研究最重要的底本之一。當前研究多從文學文獻的角度解讀其版本價值和王琦的文學思想,從訓詁學和注釋學角度研究王琦注釋的成果相對較少。本書立意於此,以語言層面的基礎性注釋和文學性注釋為基本架構,從訓詁學和注釋學角度對王琦的注釋條分縷析,探討了王琦針對不同内容進行注釋的方法和特點,肯定了王琦溯源出處和採用徵引式注釋李白詩文的價值,客觀評價了王琦注本的成就和不足。古籍23.8万字
- 会员本书对臧庸及其《拜经堂文集》的整理和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研究篇、点校篇、资料篇。研究篇即《臧庸及其〈拜经堂文集〉述论》,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存《拜经堂文集》的版本和内容进行评介,一是依据臧庸之《拜经堂文集》和《拜经日记》、相关史籍和清人诗文集的记述,以及近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点校篇即对《拜经堂文集》进行文本识读、分段、标点和必要的校勘。或有少助。资料篇。研究历史必须以可靠的史料为基础,古籍29.3万字
- 会员在孔门七十子中,曾参被称为曾子,是对中国后代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学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孝经》被称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大学》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伦理到政治的人生发展思路,被中国封建时代文人奉为人生圭臬。曾子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国典型的专题说理散文,是在曾子时代出现的。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是战国前期儒家一大重镇,古籍46.5万字
- 会员《唐语林》是北宋文人王谠编撰的一部记录唐人轶事杂说及唐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等的文言笔记小说。共八卷。该书模仿《世说新语》和《续世说》的体例,按内容分门记事,规模更大,将《世说新语》的原有门类扩大为五十二门。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唐语林》虽仿古籍47.8万字
- 会员此书撷取二十六史及《资治通鉴》《续通鉴》《明通鉴》《清通鉴》等史籍中记述的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上起殷末周初,下至晚清,先后约三千年。所记皆可敬可惜、可亲可恨、可喜可悲、可恶可笑之言和行。读来让人或沉思、或嗤笑、或悲悯、或愤怒,读罢则足以发人深省。编者对原著并非照抄照录,而是以“辞不害意”为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黏合删汰,如此则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史事前因后果靡不毕见。编者对历史人物未加点评论说,而将古籍87万字
- 会员汉代学者在大量分析汉字“音、形、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六书理论,由于当时所见古文字资料的局限和六书理论的不完善,自许慎《说文》之后,不断有人对六书理论提出批评、修正和补充,明代学者赵撝谦潜心六书研究,完成力作《六书本义》。本书在综合考察赵撝谦《六书本义》的基础上,对比古今学者关于六书理论的观点,就六书理论及《六书本义》涉及的俗字、异体字、古今字、同族字等文字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六古籍27.4万字
- 会员王象晋以自己躬耕多年的经验和广泛的文献收集,编著了《二如亭群芳谱》。书中包含农时、农作物、蔬果及园林植物等内容,体系庞大。除总论外,每种植物词条下包括:植物特性与品种、园艺技术、附录(即相关植物)、典故、诗歌。因作者对植物的特性、应用、养护及文化内涵等阐述完备,使该书被奉为经典,后世公认为集大成之作。至清代,经过进一步增补,收入“四库全书”。古籍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