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专家伴读版)在线阅读
会员

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专家伴读版)

(德)瓦尔特·本雅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艺术艺术理论12.7万字

更新时间:2023-10-26 11:45:54 最新章节:瓦尔特·本雅明——“欧洲最后的知识分子”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XR、NFT、ChatGPT、AI绘画……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的冲击,使得当代艺术陷入“自我怀疑”,不断地追问:AI会不会毁灭艺术?然而,这或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世纪初,摄影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严重冲击了当时主流艺术形式之一的绘画,令艺术界出现了恐慌。为此,本雅明写作本书,指出:复制技术的飞跃进步不过是将传统艺术“拖下了神坛”,它虽然抹去了艺术品的“气场”,令人们不再拘泥于艺术品的原作,但也大大地推动了艺术的大众化,使得艺术品成为人人触手可及之物,还拓展了艺术的可能性,让全新的艺术类型——电影得以诞生。读客《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专家伴读版)》特邀本雅明研究者杨俊杰德文直译、专业导读、全书伴读,为读者解析难点和重要信息点,伴读者从头读到尾!翻开本书,看艺术如何在技术冲击下重获新生!
译者:杨俊杰
上架时间:2023-09-01 00:00:00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德)瓦尔特·本雅明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从近100幅世界名画中总结出可以被轻松理解,或者说易于参考的配色方法,通过鉴赏、分析,提取色值等方法,让这些配色方法能够直接被读者运用到平面设计作品之中。本书主要分为“色彩的组合搭配”和“色彩的应用技法”两大部分,分别从配色方案和配色技法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概括了不同类型的配色方法,比如同类色配色、互补色配色、对比色配色等,以及35个实用的色彩应用技法,让读者会看名画、懂名画,学会将名画的色彩搭
    王盈智 樊岩绯编著艺术4.1万字
  • 会员
    艺术家“大橘子”倾力打造,陈坤、罗永浩、李雪琴诚意推荐!用可爱的方式走近西方艺术史!“包子脸、绿豆眼、胖乎乎、圆滚滚……”,大橘子将画家和他们的名画卡通化,变成了富有情趣与思想、却又软萌可爱的形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田橙撰写。文字内容参考硬核艺术史著作和艺术家传记,物料稀有真实全面。每个篇章精选一位艺术家的部分代表作,串起艺术家生平和艺术风格的特征与变化,让知识更有体系,更有故事感。本书精
    大橘子 田橙绘著艺术48字
  • 会员
    色彩是光的阴影,视觉艺术是歌德思考与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这是一本关于歌德与视觉艺术关系的人物评传,采用编年史的写作方式,追溯歌德艺术探索的一生。本书以解析歌德艺术观念为主,特别是他在《色彩理论》中提出的极性观念,这是理解歌德思维方式的密钥,从中可以发现歌德是如何将视觉艺术、科学与文学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秘密。本书的写作广泛参考了英语世界歌德研究学者的成果,希望对喜爱歌德的读者有启发和参考的意义。
    王静艺术27.2万字
  • 会员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是一本以中国传统手艺人的工作以及他们的生活为内容的访谈录以及关于他们手艺里的色彩美学的合集。全书由民艺研究者和独立设计师联袂打造,按照色系进行章节安排,在每个色系中,挑选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色彩。在这些色彩背后,是中国手艺人的历史,或引人注目,或举足轻重,或令人震惊。旨在解读中国传统色的源流和美学特征,让传统色彩走进日常生活,让读者读懂中国传统手艺的美学精髓与精神内核。
    自然造物 张雨秋艺术6.7万字
  • 会员
    南宋时期精于书画、诗文的理学家逐渐增多,如胡寅、张栻、朱熹、陆九渊、杨简、袁燮、真德秀、魏了翁等皆是德艺双馨之人。他们有意识地将理学观物思想、格物致知精神与心性修养功夫贯彻于“游艺”之学,力求做到致性理之广大而尽艺术之精微,从而提出了大量别具一格的书画、诗文理论。他们的书画观念与诗学理论构成了具有理学底蕴和共同审美取向的文艺思想。本书主要运用跨学科研究和文艺思想史的方法理念,对南宋理学家的书画理论
    杨万里艺术41.7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学理基础、设计方法与案例分析。第一部分学理基础,从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类型与发展趋势,对信息可视化设计展开系统介绍;同时,从信息传播、信息受众、信息表现三个层面,分析了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多学科理论基础,以强化读者的理论认知。第二部分设计方法,提出了“从思维、结构到视觉”的设计架构,以及实战“三步走”的设计流程。在反复实战训练中,引导读者建构系统完备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第
    周承君 姜朝阳 王之娇艺术7.6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探索中国古代文论与乐论之间的隐性联系,将乐论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试图通过对历代乐论的钩沉、剖析,寻找到其中蕴含的文学质素、美学思想,从而探讨乐论对文论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影响的模式和途径。首先,从历时角度对乐论与文论的关系进行梳理,但不局限于以往的音乐美学史和文学思想史框架。总体上,按照“诗乐合德”“诗乐合淡”“诗乐合俗”的内在脉络展开。其次,在个案研究方面,一是对标志性典籍进行具体
    韩伟艺术22.1万字
  • 会员
    本书坚持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规范、意识形态以及民族心理结构等宏观视角探讨先秦乐教文献的生成规律,同时从微观层面来研究儒家士人的社会行为、文化人格甚至是个人职事对儒家乐教文献生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文献生成史与乐教思想发展史紧密结合起来,并从文献生成的角度去探讨中国先秦时代儒家乐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深入考察儒家乐教的道德指向、审美关怀和伦理精神等,打破了传统文字文献的“静态”研究范式,呈现为
    雷永强艺术25.5万字
  • 会员
    本书作为视觉传达的专业读物,内容涉及哲学、社会学、中西方绘画史、传播学等学科,学科间交叉融合,共同组织起视觉传达庞大的知识体系。通过将学科发展历史与设计结合,使读者对视觉传达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熟悉在设计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并以此指导设计。本书采用图表的形式对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既是人类艺术设计史发展的通俗读物,又可供各类大专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于钦密艺术7.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