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辩护的权利:建构主义正义论的诸要素
更新时间:2024-07-12 14:27:36 最新章节:第18章 术语索引
书籍简介
在哲学多元主义时代,是否仍然可能为一种足够复杂的社会政治正义理论进行辩护?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代表人物之一莱纳·福斯特设想了一种基于基本道德辩护权利的“自主”正义结构。他首先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来确定辩护权利,由此建构起一种批判的、政治的正义理论,并将辩护权利视为正义的核心问题。福斯特认为,通过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建构正义原则,这尤其体现在跨国正义问题上。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福斯特与约翰·罗尔斯、罗纳德·德沃金和阿玛蒂·亚森等英美哲学家以及尤尔根·哈贝马斯、南希·弗雷泽和阿克塞尔·霍耐特等批判理论家进行了对话。在本书中,福斯特横跨多个学科,从政治、法律到社会抗议和实践理性的哲学概念,他围绕一种弹性的正义理论收集了各种争议性主张。
译者:刘曙辉
上架时间:2023-01-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德)莱纳·福斯特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哲学9.5万字
- 会员本书以吴天岳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西方哲学课程为基础,分十五讲展示了从前苏格拉底到中世纪盛期2000年间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体面貌。上册八讲,梳理了从古希腊哲学开端至普罗提诺的哲学史发展线索;下册七讲,梳理了从奥古斯丁至近代哲学之前的中世纪哲学传统。哲学47.6万字
- 会员本书从白璧德所提出的“国际人文主义”的概念出发,在阅读大量白璧德英文原著、学衡派报刊和相关一手史料基础上,打破前人对学衡派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保守主义、古典主义、人文主义等的论断,重现挖掘白璧德所倡导的国际人文主义运动与学衡派的联系。本书以双重跨文化研究的视角,一方面回到白璧德的西学背景,探讨其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形成国际人文主义的构想,并进而澄清了白壁德的宗教信仰问题;另一方面细致考察了学哲学24.4万字
- 会员《符号》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些文章的结集,涉及语言、社会、理性、主体性等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通过这些文章,梅洛-庞蒂加入到了当时各种思潮的争论中,发出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角度的声音。这些文章主要有:“间接语言与沉默的声音”、“论语言现象学”、“从莫斯到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哲学家及其阴影”、“爱因斯坦与理性的危机”、“成长中的柏格森”、“主体性的发现”、“评马基亚维里”、“胡塞尔与语哲学31.1万字
- 会员当虚无成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映象时,如何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便成为时代命题。本书系统梳理了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克服虚无主义的理论和批判资源,为我们反思和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思想借鉴。克服虚无主义是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问题。虚无主义之于中国,不仅是问题危机的倒逼,也是责任担当的体现。克服虚无主义,需要理论逻辑的建构,更需要实践资源的探索。本书澄清了虚无主义的中国特征、影响程度和发哲学2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