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中国之乡村故事: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本科生社会实践报告在线阅读
会员

走读中国之乡村故事: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本科生社会实践报告

贺雪峰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学18.7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08 20:25:56 最新章节:封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如何将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课上成一门“硬课”,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自2018年开始,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以老师带队,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调查小组于暑假深入乡村做调查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课,具体调研方式为白天进行集体访谈,晚上进行集体讨论。在调查和讨论的基础上本科生撰写了数万字的调研报告,此书即为优秀调研报告的汇集,包括乡村素描篇、家庭社会篇、村庄治理篇、农业治理篇四大篇章,每一篇调查报告独立成文,从不同视角展现了我国乡村社会的变迁。
上架时间:2020-08-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贺雪峰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反歧视评论》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主办的国内首个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学术文集,旨在汇集反歧视研究的前沿理论,展现反歧视实践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反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变革。《反歧视评论》以学术性和建设性为评价标准,设置主题研讨、学术专论、评论、判例研究、调研报告、深度书评等栏目。
    王理万 刘小楠主编社科20.1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儿童权利的视角对特困儿童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将之细化为具体的需求指标,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西部农村特困儿童的社会权利实现状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基于科学、可行等原则,结合实地调研资料,本书提出依照救助资源整合输入、协调输出和专业化传递三个原则进行西部农村特困儿童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体系的建构,即:以基层教育部门为组织基础成立协调中心,实现救助资源的整合输入、协调输出、专业传递。本书还进一步探讨了政府
    陈天柱 苏祥等社科22.7万字
  • 会员
    本书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农民工群体的历史、现状和前途,在劳动体制视角下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制度逻辑,并通过农民工群体理解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本书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民工群体呈现结构化特征,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占据着比较稳定的比例。农民工群体结构化的微观心理基础是他们的客观生活状态和主观动机态度的“互构”,而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动机态度又受到农村生产
    徐法寅社科15.6万字
  • 会员
    曾被拿破仑称为“睡狮”的中国,在近几十年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人们在思考,这对于既有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经验?本书主要探讨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社会学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作者全面梳理了近代以来社会学传入中国之后,有影响力的代表性学者和著作,将学术思想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线索统一起来;其次是用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分析中
    李培林社科23.2万字
  • 会员
    《反歧视评论》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主办的国内首个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学术文集,旨在汇集反歧视研究的前沿理论,展现反歧视实践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反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变革。《反歧视评论》以学术性和建设性为评价标准,设置主题研讨、学术专论、评论、判例研究、调研报告、深度书评等栏目。本书是第7辑,以“艾滋歧视及其法律应对”为主题,内容涉及艾滋病患者就业、生活等相关法律与社会问题。
    王理万 刘小楠主编社科24.3万字
  • 会员
    本书利用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2008~2010年的数据,区分受雇就业与自营就业,重点考察农民工工作转换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的工作转换模式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差异,最后从职业流动和人力资本回报角度来诠释工作转换无法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原因。研究发现,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的作用非常有限,要真正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需要改变农民工就业环境,使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适度流动。
    明娟社科8.6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在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着重分析急剧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趋势。全书分社会结构、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三个版块,运用新视角对中国社会变迁进行透视和分析,对理解中国经验进行了新的尝试。
    张海东主编社科20.1万字
  • 会员
    《社会史研究》是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辑刊,设有专题论文、学术评论、资料选编三个栏目,专题论文刊登社会史或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实证性研究成果;学术评论刊登与本辑主题相关的学术史书评;资料选编主要选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所藏资料。本书为第8辑,以“水利”主题,内容涉及公共卫生、饮水管理、自然水域、洪涝景观、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城址迁移等与水利相关的制度层面问题。
    行龙主编社科24.6万字
  • 这本书认为,事物发展受偶然因素的驱动,尤其涉及改变个人生活和重塑世界的重大事件时。小到个人的职业发展、人际交往、人生选择、命运际遇,大到人类进化、国运兴衰、政治博弈、经济危机,偶然性都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作者通过复杂科学、混沌理论、量子力学、基因漂变、涌现现象、自组织临界现象、蝴蝶效应等自然科学的经典研究,对诸多历史大事件进行深度挖掘,细致地分析偶然性对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个体命运的重大而
    (美)布赖恩·克拉斯社科17.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智慧城市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计算利用城市中的大数据,通过对多种异构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挖掘,来提取知识和智能,解决城市本身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本书重点介绍智慧城市和城市计算的发展现状、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以及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灾难应急、智慧停车、智慧饮食、智慧娱乐、安全驾驶、智慧监护等典型应用,集中反映了智慧城市和城市计算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徐小龙等编著社会学18.7万字
  • 会员
    安妮·埃尔诺是著名女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斯-玛丽·拉格拉夫是著名女性社会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1970年代以来,这两位女性知识分子一直在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保持交流。她们都出身平民阶层,如今成为社会精英,都曾受到布尔迪厄的影响,都有阶级跨越的共同经历,都是“阶级叛离者”。本书记录了两位女性之间一场关于阶级问题、代际问题、老年问题和女性主义的对谈。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最终在文学
    (法)安妮·埃尔诺 (法)罗斯-玛丽·拉格拉夫社会学6.1万字
  • 会员
    基于三十年来对新自由主义大都市的边缘性、族群性和刑罚性的比较研究,洛伊克·华康德将皮埃尔·布迪厄作为城市理论家展开了全新解读。华康德以符号空间(我们感知并组织外部世界的精神范畴)、社会空间(不同形式的资本分配)和物理空间(建成环境)三元辩证法来探索城市,发展了布迪厄的拓扑社会学,并证明其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既可以激发城市研究的活力,也可以挑战城市研究的正典,从而绘制出全新的城市理论图景。
    (法)华康德社会学20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对女性身体和生育权的思考辑录,分书评、法评和艺评三部分,作者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史学、政治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中西方相关诉讼及演变过程的横向对比,和对近现代以来国家与社会发展历史的纵向梳理,挖掘并回答生育权议题中所蕴含的重要的学术问题,能为当前以提高生育率为目标的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书不仅对引导和深入思考女性自身的价值和在与男性的关系中及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
    马姝社会学9.4万字
  • 会员
    孤独是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情感。它既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一种罕见的痛苦。被严重孤独感攫取的人们普遍感到不被关心、不被需要、没有方向、无家可归。严重和长期的孤独是对个人和公共健康的威胁,而且存在着上升趋势。在这本富有启发性的书中,人类学家慈子·小泽-德席尔瓦研究了日本的孤独问题。她认为孤独已经成为当代日本社会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对此,她重点关注日本社会孤独现象的宏观统计数据的变化、亲密关系的
    (日)慈子·小泽-德席尔瓦社会学17.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