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耐读的民国老教材(套装共五册)
- 叶圣陶 郭绍虞 周予同 覃必陶编 庄俞 魏冰心等编写 薛天汉张元济等校订
- 2021字
- 2025-04-01 18:52:21
车窗外
我常常喜欢把火车和江轮对比。坐火车自然远不如坐江轮舒服。江轮好像在水上散步,态度非常潇洒闲适;火车那种风驰电掣,急如星火的神气,大可以代表豪壮的一派。在一个急性的乘客,一个还乡的游子,一个异地相思的情人,特别快车有时还嫌太慢;但在我们这些旅行者,感觉正相反,普通车也嫌太快了。
轮船的面积比较大,无论房舱或者统舱的客人都有在甲板上散步的自由,披襟当风固然好,玩味景物也不坏,无往而不随心所欲。船身徐徐地破浪前进,你可以在浩淼的江心仰天长啸,低头沉思。坐在火车中,我们的身心全都受了束缚。每一条长椅旁只有那么小的一扇窗,如果你不靠窗坐,便很难得到眺望的机会。车行又那么匆匆,就是眺望也没法捉住大自然的全景,偶尔见到一鳞一爪,已经很可珍贵了。其中也有极精美的,也有极平板的,与其说像一幅粗枝大叶的画图,不如说像一卷无声电影片,所缺少的是故事的情节。
我这次出游,对于沿路风景很为淡漠,生长在南方的人,单调呆板的山水是不易引起他的注意的。河北境内四望都是一片绿野,没有丛集的树木,没有层叠的冈峦。到了山东境界,景致才渐渐起了些变化,才望得见一抹苍苍的远山的影子,北方的怪石嶙峋的峰岭的典型;有时也陪衬着一流清溪,不过缺少蓊郁的森林。就农事上说,河北也不及山东有生气。山东土地高,肥沃,虽在抗旱的时期,田中的农产物还是发荣滋长,亭亭直立,像一个人到了少壮时代;河北田地有些很低,往往被水淹着,农产物还在不很健康的婴儿期,却被骄阳晒得形容憔悴。
景物在我眼中一瞥就过去了,我所注意的是沿途车站上的人物。我对于那些人物个个感到兴味。一些朝气蓬勃忠厚老实的小贩是最可钦佩的。他们似乎都依靠车站为生,生活的范围多么狭隘呀!他们算准了火车开到的时候聚集拢来,有如庙会;火车一离站,便又匆匆地默无一语地散去。有的做了很好的生意,带着成功的欢欣,有的没有卖到钱,满怀失望,垂头丧气,像斗败的雄鸡。他们的模样都差不多,穿着白布或蓝布短褂,没有一个不高声叫卖,来回在车窗前兜揽生意,向旅客露着可爱的笑脸,殷勤询问。因为火车只有五分钟或十分钟的停留,光阴在他们是极可宝贵的,如果稍一松手,买卖便落了空。第二趟车又不会马上开来。他们卖的东西有杂牌汽水、冰镇梅汤、白糖豆浆、西瓜、蜜桃、油炸馓子、糖酥饼之类。看见这些景象,我立刻回忆起从前坐长江轮船的情形。每逢晚泊,便有一两只篾篷的木船远远摇过来,里面是夫妇两个,态度十分和蔼,与轮船上茶房都互相认识,一盏玻璃的煤油灯在船篷中点着,他们出卖一些云片糕、水烟、烧酒和豆腐干一类下酒的菜,有时也私带一点烟土。桨声在水上咿呀的激荡着,统舱的客人都争着跳下船去买。这个和车站上满天星似的叫卖的相比,显然又有另外一种情趣。
最有趣味是夜间。有时虽然已经到了两三点钟,暑气渐渐退去,窗外也显得十分凄凉,但是车一到站,清脆的叫卖声又在空间回荡了,不过人数稀少,不像白天那样杂乱。他们点着各种不同的灯火。有的摊子既不甚大,而且一灯如豆,显得阴森森的。站台上只晃动着三三五五高低大小的人影。我记得那天晚上十二点过德州,德州的站台是不许小贩停留的,他们都在栅栏外用高凳子摆了个小摊,中间放一盏玻璃方灯,一头是长圆形浅绿色的西瓜,一头是鸽子一般大小的卤鸡。摊子都是一块木板,摆成一排,隔几步一个,非常整齐。他们都朝着车窗,用不十分高亢的声音遥遥喊道:
“买鸡!买鸡!买鸡!”
“买西瓜!买西瓜!买西瓜!”
态度特别从容。大约因为所售的食品都是名产,用不着兜揽求售。事实上车中客人早已打听什么时候到德州,便是为的买这种东西。所以车一到站,大家纷纷下车,无不提着一只卤鸡或者挟着两个西瓜回来。我和苏欣君谈起,他们叫卖的语句那样简单而纯挚,真能使人感动。不像北平小贩卖东西要故意形容,如说“冰积凌,凉的败火”,“萝卜赛甜梨,辣了换”。有时并非完全货真价实。在文士们听起来,也许北平的叫卖声听起来富有诗趣。不知为什么我却更喜欢德州的,我以为这正表示了山东人的性格。
后来车过K城,有许多乞丐在窗外追赶着,也喊着简单和毫不客气的句子:“要钱!要钱!要钱!”
苏欣君有点愤怒,探出头去,大声斥道:“我们又没有欠你的账,你为什么向我们要钱!”自然,他们和北平叫“善心的老爷太太,可怜可怜穷人吧!”的乞丐比起来,未免显得太爽直了。
在泰安,有一个卖牙枣的苦老头子,因为车上有人买了他两毛钱的牙枣,把东西拿上车去了,钱却不给他送下来,他一个人分不开身上车去找,急得满头大汗。火车蠕蠕地开动了,他简直想不出法子,好像要哭又哭不出来,一面跺脚,一面喃喃地骂:
“奶奶!买东西不给钱!”
苏欣望着我,仿佛辣辣地着了一鞭。我也不觉有点黯然。直到火车开得很远很远的时候,我的脑际还拭不掉那老人的凄惨的面影。
(一)这篇主要在叙述车窗外的人物,前面谈到景物,只是陪衬而已。
(二)这篇后一节与前一节好像不相连贯,其实不然,都因为有某一点的关联,才一节又一节说下去的。能把这些关联之点说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