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要不要退圈 (食品组)

最近又发生了一些事,不仅我在带领食品组的路上没什么进展,我自己的开发也是一筹莫展。好不容易签了一张ISO22000,几乎被审核老师坑死,从没有过的坎坷,第一次跟客户产生那么强烈的共情,深刻的同情他们。

意外收获是Leon不仅给了我那么多立场明确的建议,居然直截了当的建议我早日放弃食品,或者说在必维放弃食品。他问我是只有食品才有发展吗?他说销售的核心是业绩,当你拿不出业绩的时候如何长久坚持?同时表明团队大于市场,选择重于努力,一个人孤掌难鸣很难成事。他吐露了他之所以转做培训,是因为他曾经是食品审核员,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战斗。他还分析了董峰目前的状况,二方同样不好做,甚至难过于三方,因为低价请不到好的老师,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他提到了食品行业的技术门槛尤其高,如果没有马东一类的大咖,声名在外能征服客户,董峰再优秀也是拿不到项目的。

聊了四十分钟以后,快11点了董峰才打过来,明显感觉到了他的疲惫,早就不像从前那么精力充沛和能量十足了,感觉他想反驳Leon的观点但又有些力不从心,我再次体会到了食品之路的艰难,一回头他们都退圈了,一个不再审核食品了,一个转战二方无力再支持认证部的业务了。我明显感觉到我和董峰已经分属不同的部门,他对很多事的应答没有从前积极和尽力,不止因为分身乏术,也因为我们不在同一部门,他现在再提供技术支持更多是人情,而不是本分。他对于我们研讨会的配合程度,前后的态度变化就已经站在了合作伙伴的立场。

我也许是时候想想我要不要继续发展食品,把精力多放到食品开发上来。我的收益是能提升一些带领产品组的能力,多一些食品单的推荐,在南区多一些存在感,损失的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比如海关,比如这个折磨人的ISO22000,消耗掉的时间可能够我多签几张单了。假设我把同等的精力放到另一个更成熟的产品上呢?比如FSC,比如IATF,比如碳系列,难道就锻炼不出能力吗?签更多的单不香吗?难道就想一直享受过程,只追求一种所谓的情怀吗?

我确实要好好想想我的路,同时也要琢磨下培训这条路还值不值得继续,这两条没有资源支持的难走的路,我究竟有没有本事能走的通,我要仔细掂量下我有几斤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