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九德九夏類雅頌 詩之音律猶易之象數

艾軒策問曰:「九德九夏,雅頌之流也。貍首,風也。之雅頌,猶魯頌也。」薛士龍曰:「之音律,猶之象數。」

按】貍首,逸,果載射義篇内,則似二體,非風也。詳尚書古文疏證卷五第八十條。

云】是二者,蓋亦無害乎其不知也,況强以臆説求之,終亦不知而作而已。

元圻案】林艾軒集策問曰:「九德之歌,九夏之奏,貍首之節,與夫頌,皆曉然見之於經,而求之三百篇之中,無有也。如九德九夏,則雅頌之流也。貍首,則風也。之雅頌,猶魯頌也。然一國之事,不應有所謂雅者。周公之所載,仲尼獨缺而不取者,又何耶?」〇薛士龍浪語集答何商霖第三書曰:「家之音律,猶之象數。聖人於稱君子之道四,則之聲又未可以一偏取。孔子固嘗絃歌合樂,亦不爲無取于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