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哈鱼洄游的奥秘
中国东北黑龙江是大马哈鱼的产卵地之一。当大马哈鱼夫妇在这里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后,便耗尽能量而死去。此时,幼鱼便离开故乡,出黑龙江口,绕过库页岛,穿越千岛群岛,横渡鄂霍次克海,最后来到日本东北部的大洋中住了下来。4年以后,它们便结伴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重返故乡。不知经历了多少代,大马哈鱼依然沿袭着这条“家规”,不曾改变。
经过那么多年,大马哈鱼是靠什么导航识家的呢?
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非常有趣实验,在距离西雅图湾24千米的地方有一条呈Y形的小河,每个河汊中都住着一个大马哈鱼的家族。科学家趁大马哈鱼返乡时,捕捞了一些鱼,在其中一半鱼的鼻子里塞上了棉花,同时在鱼体上做了记号,然后在小河汊下游放掉捕捞到的鱼。结果不出预料,被塞住鼻孔的大马哈鱼晕头转向,找不到回家的路线;而没有被塞住鼻孔的大马哈鱼仍然顺利地回到了故乡。
后来,美国的科学家又进行了一项类似的试验。他们从威斯康星州中部的一个孵化场中捕来1600条大马哈鱼幼鱼,把这些幼鱼送到很远的南密尔沃基。其中的800条幼鱼被放在一个加有嘛啉化学药剂的水族箱里,而另外的800条则养在未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水族箱中。第二年秋季的产卵时节到了,科学家们在通向湖中的一条小河中滴入了少量的嘛啉,后来这条从河中捕捉到的212条大马哈鱼中,有185条是用嘛啉处理过的,只有27条是未经处理的鱼。
科学家经过试验了解到,原来,大马哈鱼能把自己故乡的土壤、植物、动物或其他气味长久地记住,然后便凭着嗅觉寻找这些气味,重返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