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2013)
- 李桂芳
- 1232字
- 2025-02-17 22:43:14
第四节 流向三大产业的投资比例相对稳定
金融危机使得流向处初级产业、制造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国际直接投资的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金融危机以前,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服务业,而金融危机后制造业成为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向。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意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倚重虚拟经济而忽略了实体经济,因此危机过后发达国家均加大力度发展实体经济,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具体表现为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重创的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使发展中国家也更加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随着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流向制造业的投资也不断增加。尽管2011年三大产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流入各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比例相对稳定(见表1—3)。
表1—3 三大产业国际直接投资金额与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
2011年流入初级产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实现了43%的高速增长,并超过危机前2005—2007年平均值54%。在所有的行业中流入采矿、炼油行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占所有行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比例最高(14%)(见表1—4)。发达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采矿、炼油行业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较大,这些国家对能源的需求相对较强,因而能源行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较大。
表1—4 各行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速

资料来源:《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
2011年制造业中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涨幅最大的是化学产品,增长率为65%。化学制品的巨大的涨幅主要是由对医药品的大规模投资推动的,医药品终端市场的活力,尤其是新型经济体终端市场的活力、对新的保健产品的需求均增加了流入化学制品行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一些大众药品的专利保护被取消后,该行业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大幅增加,例如印度最大的生物制药企业Ranbaxy被日本第二大制药企业Daiichi Sankyo以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典药商Nycomed被日本药品公司Takeda以137亿美元收购。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上涨了16%,达到5700亿美元,其中对电力、燃气、饮用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涨幅最大,这得益于大型跨国并购。例如,欧洲第五大能源公司瑞典Vattenfall公司获得额外的15%的增股,价值约合470亿美元;芬兰Nuon公司和Hutchison Whampoa以380亿美元收购英国Northumbrian Water Group公司。
服务业中,除了电力、燃气、饮用水行业外,交通运输及通信行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增长主要来自于对该行业的绿地投资,尤其是拉丁美洲吸引了很多国家对通信行业的绿地投资,墨西哥的Movil公司、美国Sprint Nextel公司、西班牙的Telefonica公司、意大利Telecom Italia公司等纷纷看好拉丁美洲的市场,不断加大对该地区的绿地投资。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相对稳定,制造业成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入地,服务业正以较高的国际直接投资增速缩小与制造业的差距。初级产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虽然是三大产业中最低的,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初级产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实现了高速的增长,而这种增长反映了全球对于能源的需求仍然是强劲的,这恰恰意味着未来初级产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还会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