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总体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覆盖了三大产业的十九个行业,本节分别从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存量、境内外投资者及相关区域等不同的角度,描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总体情况,并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的特征进行梳理。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概述

(一)流量与存量的行业分布

1.流量的行业分布

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统计,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流向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流量达689.81亿美元,占总流量的63.96%;流向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及建筑业)的流量为370.50亿美元,占总流量的34.36%;而流向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的流量仅为18.13亿美元,占总流量的1.68%(见图3—1)。

图3—1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同时,在具体的行业分布方面,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100亿美元的行业有4个,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这4个行业在总流量中的占比均超过10%,合计占总流量的75.67%。其中属于第二产业的采矿业的流量占比为23%,属于第三产业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的流量占比之和为52.67%,超过了总流量的一半,服务业是吸引对外直接投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表3—1)。

表3—1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流量占比及流量增幅的行业分布情况(按流量排序)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2013年,中国对不同行业的直接投资的变化趋势及幅度不尽相同。2013年,流量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上升幅度高达331.61%;流量下降幅度最大的行业为教育,下降幅度为65.32%。二者流量变动幅度较大的原因很可能是其流量基数相对较小,易受个别项目的影响。

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10亿美元的行业大类较2012年增加了1个,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150亿美元的行业大类有3个,较2012年增加了2个,为采矿业和金融业。此外,流向批发和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接近150亿美元。在19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2013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较2012年是增长的,有4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一个行业保持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比排名前十位的行业中,只有制造业的流量增幅为负。

2.存量的行业分布

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体现的是历年对外直接投资的累积效应,与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表现出了基本相似的特征。截至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也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其占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71.84%,第二产业占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27.07%,而第一产业仅占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9%(见图3—2)。

图3—2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2013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存量超过100亿美元的行业有9个,比2012年增加了2个,为房地产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这九大行业的存量之和为6269.1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94.92%,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其中,第三产业中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占据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的第一、二、四、六、八位,这5个行业的存量之和为4481.1亿美元,占总存量的67.85%;第二产业中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位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的第三、五、七、九位,这4个行业的存量之和为1788亿美元,占总存量的27.07%(见表3—2)。

表3—2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存量占比及存量增幅的行业分布情况(按存量排序)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二)流量与存量的行业分布对比

在中国企业参与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数十年中,由历年对外直接投资累积形成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结构比较稳定;相比而言,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结构则会受短期环境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一般来说,流量增幅更大的行业,当年流量占比排名相对于存量占比排名来说会更为靠前,反之亦然。从2013年的情况看,流量占比的行业排名与存量占比的行业排名情况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细微的差异,比如农、林、牧、渔业在存量占比中的排名较其在流量占比中的排名明显靠后(见表3—3)。

表3—3 2013年度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与流量占比行业排名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各行业当年的流量占比将对各行业当年的存量占比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各行业当年的流量占比与各行业上一年存量占比之间的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变化趋势。结合流量增幅与存量占比两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各行业的短期变化与长期趋势。流量增幅反映了年度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变化情况,是衡量对外直接投资额的短期性指标;而存量占比数据则反映了截至2013年各行业所累积的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占比,是衡量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长期趋势的指标。

由图3—3可以看出,2013年,大部分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都保持了稳定增幅,房地产业流量增幅达95.85%,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此外,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低于1%的行业波动幅度普遍较大,例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与卫生和社会工作两个行业的增幅分别为331.61%和216.54%,这也许是呈现了一定的行业发展趋势,但更有可能是因为这些行业基数较小,容易受个别项目的影响。

图3—3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与流量增幅的行业分布情况

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的存量占比太小,图中未显示。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三)境内外投资者行业分布

1.境内投资企业行业分布

截至2013年年末,中国共有15300家境内企业参与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在境内投资主体的产业分布中,属于第三产业的企业共有8675家,占56.7%,处于优势地位;属于第二产业的企业共有6074家企业,占39.7%;属于第一产业的企业共计551家,占3.6%(见图3—4)。

图3—4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境内投资企业的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从境内投资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占比较大,投资企业数量共计10696家,占到境内投资企业总数的七成。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较2012年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占境内投资企业的37.54%,位列首位;制造业较2012年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占境内投资企业的32.37%。其余行业的境内投资企业均占较小比重,即使是流量占比与存量占比均较高的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也仅以815家的数量占总额的5.33%,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境内投资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的单项投资规模较大(见表3—4)。

表3—4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境内投资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2.境外投资企业行业分布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共有25413家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较2012年增加了3500多家企业。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境外企业的产业分布来看,属于第三产业的企业共计15004家,占总额的59%,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属于第二产业的企业共计9252家,占总额的36.4%;属于第一产业的企业共计1157家,占总额的4.6%(见图3—5)。

2013年境外投资行业范围稳步扩大,境外企业数量排名前三位的行业仍然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三个行业的境外企业总数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境外企业总数的64.5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境外企业为7421家,占总量的29.20%,较2012年略有上升;制造业的境外企业为5630家,占总量的22.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境外企业为3353家,占总量的13.19%;其余行业的境外企业的数量占比均在10%以下(见表3—5)。

图3—5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境外企业的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表3—5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境外投资企业行业分布情况(按数量排序)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境外企业的数量占比与流量占比来看,制造业的境外企业的数量占比远高于其当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占比,可见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单项投资规模较小,这可能是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环节所引起的。而采矿业、金融业却相反,其境外企业的数量占比远低于其当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占比,可见这两个行业单项投资规模较大,这是因为这两个行业均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此外,境外投资企业行业分布与境内投资企业行业分布在数量上存在明显区别,这反映了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一定流向与境内投资主体相同的行业,而是存在交叉投资的现象(见表3—6)。

表3—6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境外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按境外企业数量排序)

注: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四个行业境内投资企业数量合计占比为0.61%,明细数据不可得。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四)行业流向的区域特征

2013年,中国企业对主要经济体的投资基本覆盖三大产业中的各个行业,但是出于寻求市场、寻求资源等不同动机,流向某些行业的投资具有明显的区域偏好。表3—7是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整理出的中国内地企业在主要国家及地区(包括中国香港、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东盟,《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仅列示了上述六个国家及地区部分行业的数据,其他区域流向各行业的直接投资分布情况难以获取)的直接投资流量在总流量中所占的比重。

表3—7 2013年中国内地企业在主要经济体投资流量的行业占比

注:《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仅列示了表中六个区域的部分行业的明细数据,其他区域各行业的直接投资额与这六个区域部分行业的明细数据不可得。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香港作为重要的避税港,吸引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较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流量从中国香港转投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也是中国香港不同于其他五个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经济体的地方。表3—8是截至2013年中国内地企业在以上国家及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在总存量中所占的比重。

表3—8 2013年中国内地企业在主要经济体投资存量的行业占比

注:《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仅列示了上述六个区域的部分行业的明细数据,其他区域各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与这六个区域部分行业的明细数据不可得。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根据以上数据,2013年,中国内地企业流向第一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盟、俄罗斯和中国香港地区,在这三个区域流向第一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合计占比达到66.38%。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内地企业在欧盟投向第一产业的投资流量占比首度转为负数,这也许是因为2013年中国内地第一产业企业从欧盟大规模撤资,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期中国内地第一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额较大。

第二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比显示,2013年流向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较为均匀地分布在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除美国与澳大利亚之外,还包括表3—7中未列示的其他国家及地区,比如位于南美洲与非洲的国家。而流向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集中在中国香港、欧盟、美国和东盟,这四个地区的流量占比达到74.2%,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并且市场广阔。流向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对外投资流向则分布十分不平衡,该行业很大一部分的流量依然流向东盟地区,而流向美国的流量为负,且负值较大,这既可能是对外撤资引起的,也可能是反向投资引起的。考虑到2013年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巨大影响,撤资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对建筑业的投资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地区),包括非洲地区及东盟地区。

第三产业方面,2013年中国内地企业对香港地区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等七个行业的投资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香港是避税港,也是我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中转站,但是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的基本特点。2013年中国内地企业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几乎全部流向美国。2013年,中国内地企业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41.04%集中在美国,这说明中国内地企业对该行业的投资正在向美国倾斜。2013年,住宿和餐饮业、教育的对外直接投资更多地流向东盟地区,而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则更倾向于美国地区。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特征

根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本章进一步从产业聚集、行业门类、个别行业三个角度归纳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流向特征。

(一)三大产业占比基本稳定,第三产业仍为投资主力军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突破1000亿美元,以约22.8%的增幅增长至1078.4亿美元。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2013年三大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比和存量占比基本保持稳定,各自小幅浮动。从流量上来看,2013年流向第一、二、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分别为1.68%、34.36%、63.96%;从存量上来看,2013年第一、二、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分别为1.09%、27.07%、71.84%,由此可见,无论在存量方面还是在流量方面,第三产业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见图3—6、图3—7)。

图3—6 2005—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产业分布

注:2005年缺失金融业、教育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图3—7 2005—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产业分布

注:2005年缺失金融业、教育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2013年,流向第一、二、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较2012年都有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最大,这使得2013年第二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上升了约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则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

(二)五大行业为重点投资行业,行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三大产业的19个行业,其中重点投资行业有5个,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制造业。从流量的角度来看,这五大行业2013年的投资流量总和为888.2亿美元,八成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集中在这五大行业;从存量的角度来看,这五大行业2013年的投资存量总和约为5486亿美元,约占存量总额的83%。

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三个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均超过1000亿美元,从流量角度看,这三个行业累计投资流量约670亿美元,在流量中的总占比约为62%;从存量角度看,这三个行业也是2013年存量占比前三的行业,累计投资存量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约63%。由此可见,上述五个行业构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绝对主力,并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三个行业中,这体现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聚集程度进一步提高,并且重点行业突出(见图3—8)。

图3—8 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重点行业的流量、流量累计占比与存量累计占比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除制造业外其他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均实现幅度不同的增长。制造业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72亿美元,同比下降16.96%。尽管如此,2013年流向第二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幅仍然高达35.26%,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2013年流向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83.17%,拉动了第二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增长。第三产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均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金融业增长49.99%,这进一步反映了金融业回暖的趋势(见表3—9)。

表3—9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重点行业投资情况(按存量排名)

注:缺失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境内企业相关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三)制造业单项投资规模小,行业转型升级正在进行

综合表3—9的五项指标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两个行业合计约占境内投资企业总数的七成、境外投资企业总数的五成,然而这两个行业2013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比与存量占比分别位列第四名、第五名,都在15%以下,这说明这两个行业的投资主体数量与投资规模比例失衡,资本密集度不高,单项投资规模有待扩大。

相较于2012年制造业的境内投资企业占比37.8%、境外投资企业占比25.7%的情况来看,2013年制造业境内投资企业占比32.37%,较2012年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境外投资企业占比22.15%,较2012年也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主体数量的减少,一方面可能是因为2013年流向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下降了16.96%,行业整体投资规模缩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较为落后的企业无法跟上升级的步伐,在改革大潮中被淘汰,而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细分产业得到了发展,企业单项投资规模有所扩大。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支撑并影响着上下游各行业的发展,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健康状况对企业自身利益、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国制造业也是世界工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近30年以来,中国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资源,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从全球贸易中受益。然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制造业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形势。从国内环境来说,中国人口结构的拐点正在临近,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逐渐丧失,同时行业整体产业结构较单一,技术研发等核心竞争力不足;从国际环境来说,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投资布局分散,美国的制造业逐步回暖,全球制造业竞争激烈。如何加强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技术与资本密集度、加大中国企业对全球产业链的贡献值,都是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需要认真思考、应对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