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中国特色小镇研究展望

(一)加强理论研究,夯实研究基础

在特色小镇政策热、实践热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理论研究,确保理论研究能够跟上实践发展需求,促使理论研究能够指导实践活动开展。首先,从内涵上深化对特色小镇的理解。即使经过十几年的城镇化相关研究,但对城镇化的含义在理论界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研究的视角是多维的。鉴于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及其创建自身就是政府意志的结果,在充分理解政策对其概念定义的前提下,从社会、历史、环境、人、产业等不同维度把握特色小镇内涵。其次,从源头上厘清特色小镇的理论来源。考虑到特色小镇涉及领域广,如产、镇、人、文、投、运、管、评的一体化,培育创建要求高,如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重点可从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等)、地理学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区域系统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等)、管理学理论(人本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和激励理论等)和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生态城市理论等)展开研究,为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此外,注重对特色小镇热点发展领域的理论解释。如针对目前中国特色小镇中旅游小镇数量居多现象,探讨旅游为何会主导着特色小镇的发展,深一层则是旅游小镇的发展逻辑是什么。

(二)重视实证研究,强化研究深度

现有特色小镇实证研究文献,以特色小镇创建案例分析居多,特别是针对特色小镇特色塑造、规划修编思路、产业空间布局、特色产业选择等方面有较多研究。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重视特色小镇创建影响因素、特色小镇创建机制、特色小镇形成动因、特色小镇发展规律、居民对特色小镇感知价值、居民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意愿、特色小镇创建成效测评、特色小镇生态治理、特色小镇社会融合、特色小镇专项政策演变、特色小镇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在研究深度上,以往研究主要是关注了案例现象,未来更应在厘清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因果关联、内在机理、规律模式等深层次研究,尤其是通过案例发展出具有一定张力的理论,再把理论回到各种案例进行检验及不断修正。

(三)形成研究体系,丰富研究成果

从现有文献来看,针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不仅未能成体系,而且很多方面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甚至有待填补空白。特色小镇主要表现为一种研究现象,未来需要采取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逐渐形成稳定的理论体系;需要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及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形成丰富的研究方法体系与技术体系;需要对不同类型特色小镇、不同典型区域的特色小镇、不同产业依托的特色产业、不同创建周期的特色小镇等进行研究,形成丰富的研究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