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约束是创新的凝固剂

北京故宫从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直到景山,沿长达七里长的中轴线展开。十几个院落纵横交错,有前奏,有渐强,有高潮,有收束;几百所殿宇高低错落,有主体,有陪衬,有烘托,雄伟壮观的空间序列俨然一组“巨大的交响乐”http://jianzhu.pingxiaow.com/2013/1218/7732.html.。就有人常提起,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凝固并不针对想象力或艺术创作本身,而指的是建筑设计需要面对的各种各样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除了材料、成本、工艺、功能、城市、场地、周边条件等客观的约束,还有来自业主的个人偏好、兴趣和商业目的商业目的就投资回报率等指标而言有其客观的成分,这里所指更多的是业主的个人期望。等相对主观的约束。古希腊政治家西塞罗说过,接受限制才可以获得自由。建筑师乐于拥抱客观的约束条件,他们往往视一个设计方案为一道数学题,这些林林总总的客观约束就像这道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和边界,这样的已知条件越多,这道题就越容易解答。这些客观约束往往会迫使建筑师去作一些新的尝试,成为促进创新的有利因素。但是,大部分的建筑师在面对源于业主个人偏好的主观约束条件时往往感觉到无力,因为这要求和艺术创作完全不同的沟通、博弈和妥协的能力。这要求建筑师遏制住自己对于画面和空间美感的冲动,而把自己的设计当作一个能够被市场接受的产品,舍弃一些艺术方面的执念。对于有艺术家属性的建筑师来说,这种思维和认知层面的转变并不容易达成,艺术家往往视作品为自己DNA的一部分,对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否定和战略性的肯定需要长时间的修炼。

在被问到如何应对创新或创作中的约束条件时,服装设计师杨洁中国著名青年服装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男装设计专业负责人,曦秀时装品牌创建人,全奖学金毕业于意大利IED欧洲设计学院,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服装主创设计师之一,93阅兵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行员服装设计师,担任领袖品牌“红都”的设计顾问至今。认为首先的出发点是一切以创新和视觉效果为优先。他力求作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尽可能做到这件作品有别于其他作品。就视觉效果而言,他希望作品尽可能地具备美感、时代特征、时尚感和可识别性的气质或者特质。视觉效果还包括这个作品本身的品质感和作品所体现的文化符号,因此是一个综合的效果。杨洁强调服装设计应以创新和视觉效果为先,在此前提下,设计工作无非就是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和实现手法的一种选择。这个时候设计师再来考虑在可控的成本范畴之内,对多种材质进行尝试去实现他的创新构想。多种材质在尝试过程中会出现多个结果,服装设计师可以选择在成本控制前提之下最理想的一个结果。

工程设计师田朝霞现为中铁十七局科技开发部部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铁道工程专业,主要负责道路和桥梁施工工程,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认为约束性条件在工程设计领域对设计的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地质人文环境等对工程的布置和结构上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特殊的地点(比如城市),为了景观和美观,会创新性地设计一些特殊的结构。

如图2-1所示,功能性越强的创新、越理性的创新受外部约束条件的影响越大。和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这些行业相比,音乐家有更多的自由度,他们不用去关注艺术以外的各种物理世界的约束条件。音乐家需要掌握和了解音乐历史进程中的所有技术手段、艺术风格和美学原理,在自己的想象空间中完成创作,而这些技术手段和美学原理形成相对软性的约束。和建筑设计师相比,音乐家的创作更具有发散性和感性,凝固的过程就是一个将发散性思维逐渐理性收拢的过程。

图2-1 不同创新类别的约束条件效用

虽然音乐、服装、建筑和工程要求的创造过程和创新能力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从人类活动早期就开始存在的创新形式。创造力似乎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个人身上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这就是我们在第3章要讨论的创新能力的本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