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 胀

营血本亏,肝火本旺,责在先天。乃后天脾气不健,肝木乘之,所进饮食,生痰生湿。贮之于胃,尚可从呕而出,相安无事,迟之又久,渗入膜外,气道不清,胀乃作焉。脾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器。若非运化中宫,兼透膜外,则病势有加无已,成为臌病,亦属易易。夫脾统血,肝藏血,病久血更衰少,不得不佐以和养。古人之燥湿互用,正为此等证设也。

归芍六君子汤去参、草,加白芥子、莱菔子、车前子、川朴、苏子、腹皮、竹油、雪羹

湿热满三焦,每多肿胀之患。如邪势偏于下焦,小便必少。前人之质重开下者,原为此等证而设。然此病已久,尚盛于中上二焦。胡以中上二焦法施之,诸恙不减?或者病重药轻之故,将前方制大其剂。

竹叶 石膏 鲜生地 麦冬 知母 半夏 五皮饮

大腹主脾,腹大而至脐突,属脾无疑。然胀无虚日,痛又间作,舌苔薄白,脉息沉弦。见于经期落后之体,显系血虚不能敛气,气郁于中,寒加于外,而脾经之湿,因而不消。

逍遥散合鸡金散加香附

单腹胀脾气固虚,久则肾气亦虚。大便溏者,气更散而不收矣。所用之药,比之寻常温补脾肾者,当更进一层。然用之已晚。惜乎!

附桂理中汤加肉果、当归、牡蛎、木瓜、茯苓、生脉散

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始非不遽消,其后攻之不消矣,其后再攻之如铁石矣。此病虽不至如铁石,而正气久伤,终非易事也。

治中汤 五苓散

咳而腹满,经所谓三焦咳也。苔黄干苦,卧难著枕,肢冷阳缩,股痛囊肿,便溏溺短,种种见证,都属风邪湿热,满布三焦,无路可出,是实证也,未可与虚满者同日而语。

桑皮 骨皮 苓皮 蒌皮 大腹皮 姜皮 防己 杏仁 苏子 葶苈子 车前子

隐癖日久,散而为臌,所以左胁有形作痛,大腹渐满,便出红色垢积。更兼脘中因食而痛,吐痰涎带瘀,元气益虚,竟有不克支持之象。收散两难,洵属棘手。

香圆皮 人中白 桃仁泥 鸡内金 炙鳖甲 射于 牡蛎 川贝母陈皮 砂仁 雪羹

胀者皆在脏腑之外,此病之胀,不从腹起,自足跗先肿,而后至腹,是由下以及上,因脾虚不能运湿,湿趋于下,尚在本经,肿胀及中,又属犯本也。肿胀之处,按之如石,阳气大伤,理之棘手。

附桂治中汤加肉果、当归、防己、牛膝 另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