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 血

脉数血不止,胃气大虚,胸中痞塞,大便常结。是痞为虚痞,数为虚数。咳血三月,今忽冲溢,唇白面青,断非实火。大凡实火吐血,宜清宜降;虚火吐血,宜补宜和。古人谓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血久不止,宜以胃药收功。今拟一方,援引此例,未知有当高明否?

人参 扁豆 川贝 茯神 藕汁 京墨 炮姜

又:脉数退,血少止,药病相当,颇得小效。而反恶寒汗出者,盖血脱则气无所依,气属阳主外,卫虚则不固,故恶寒而汗出。最怕喘呃暴脱,措手莫及,犹幸胸痞已宽,稍能容纳,仿血脱益气之例。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耳。

人参 扁豆 五味子 炙甘草 炮姜 炒山药 鲜藕汁

又:血止三日,而痰吐如污泥且臭,是胃气大伤,肺气败坏,而成肺痿。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振,终属劳损沉疴,极难医治。《外台》引用炙甘草汤,取其益气生津,以救肺之枯萎。后人遵用其方,恒去姜、桂之辛热。此证面青不渴,正宜温以扶阳。但大便溏薄,除去麻仁之滑润可耳。

人参 炙甘草 麦冬 阿胶 生地 炮姜 肉桂 五味子 紫石英

久咳失血,精气互伤,连进滋培,颇获小效。但血去过多,骤难充复。从来血证,肺肾两虚者,宜冬不宜夏。盖酷暑炎蒸,有水涸金消之虑耳。今虽炎暑未临,而已交仲夏,宜与生精益气,大滋金水之虚。兼扶胃气,则金有所恃,且精气生成于水谷,又久病以胃气为要也。

洋参 麦冬 五味 熟地 生地 党参 黄芪 山药 炙草 陈皮茯神 扁豆

始由寒饮咳嗽,继而化火动血。一二年来,血证屡止屡发,而咳嗽不已。脉弦形瘦,饮邪未去,阴血已亏。安静则咳甚,劳动则气升,盖静则属阴,饮邪由阴生也。动则属阳,气升由火动也。阴虚痰饮,四字显然,拟金水六君同都气丸法。补肾之阴以纳气,化胃之痰以蠲饮,饮去则咳自减,气纳则火不升也。

生地 半夏 麦冬 五味子 诃子 紫石英 丹皮炭 牛膝 怀山药蛤壳 茯苓 青铅 枇杷叶 海浮石

去秋咳嗽,些微带血,已经调治而痊。交春吐血甚多,咳嗽至今不止,更兼寒热,朝轻暮重,饮食少纳,头汗不休。真阴大亏,虚阳上亢,肺金受烁,脾胃伤戕,津液日耗,元气日损,脉沉细涩,口腻而干,虚极成劳,难为力矣。姑拟生脉六君子汤保肺清金,调元益气,扶过夏令,再议。

洋参 沙参 麦冬 五味子 扁豆 制半夏 茯神 陈皮 炙甘草枇杷叶露 野蔷薇露

内则阴虚有火,外则寒邪深袭,失血咳嗽,又兼三疟。病已数月,疟来心口痠痛,胸腹空豁难通。经云:“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此阴阳营卫之偏虚也。拟黄芪建中法,和中藏之阴阳,而调营卫,复合生脉保肺之阴,复脉保肾之阴,通盘打算,头头是道矣。

归身炭 炙甘草 大生地 五味子 鳖甲 黄芪 青蒿 沙参 白芍阿胶 麦冬 煨生姜 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