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福州自贸试验区以对台作为基本出发点

7.1.1 福州对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当前密切的人员往来

在台湾,70%的祖籍来自福建。虽然迁往台湾的人口祖籍地更多是在泉州、漳州、厦门的闽南一带,但是福州长期作为福建的省府,曾长期同样也是台湾的省府。在今日台湾居民中,祖籍福州的人约60万,占台湾总人口的比例远低于祖籍泉、漳一带。福州作为闽台行政和文化中心长达200多年。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台湾本土正式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后改为2府8县4厅。到1888年正式实现闽台分台,台湾单独设省,由原来的2府8县4厅增为3府11县4厅1直隶州,又增设南雅厅,首任台湾巡抚为刘铭传。在当代,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其夫人严倬云,就是福州人严复的孙女。台湾鞋业起初是民国时期学艺于福州,后1984年伴随新台币升值又逐步迁回福州。总之,福州对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是福州被纳入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往来不断深化,厦门和福州至台北、台中、高雄等地保持每周六十多个空中航班,厦金和“两马”海上航线保持每日三十八航班,厦门“中远之星”、平潭“海峡号”“丽娜轮”投入运营。

7.1.2 福州对台具有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

2014年福州GDP达到5 169亿,占全省经济总量超过20%。福州制造业基础较扎实。2014年福州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8 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 500亿元。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化纤、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八大重点产业。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等四个千亿产业集群,已培育形成了捷联电子、华映光电、华映显示、海峡钢铁集团、力恒集团、金纶高纤、宝钢德盛、福建省电力公司、清禄集团、金源纺织集团等10家百亿企业。其中了捷联电子、华映光电、华映显示、清禄集团、金源纺织集团都是台商企业。

福州具有数量较多的产业发展平台。目前福州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园区有23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9家,其中包括福州台商投资区、福清对台农业产业园和闽侯农业创业园。其中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台资入闽企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福州市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和集聚效应,引导关联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对台商在福州发展奠定了很好的营商软硬件环境。

7.1.3 对台是福州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

伴随国家2014年12月批准设立福建自贸试验区,国务院2015年4月20日印发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和“创新两岸合作机制,推动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增强闽台经济关联度”的发展目标。在总体方案提出的功能划分上,两岸也是核心内容: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厦门片区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福州片区重点建设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2015年8月份,福建省政府出台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年)》,在总体方案基础上明确了“突出对台,开放发展”的总体原则:“发挥福建对台先行先试独特优势,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略高度,探索实施灵活、开放、包容的对台政策,推动闽台产业深度合作,建设两岸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

福州市政府针对总体方案及产业规划出台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在任务措施中,进一步明确了对台基本要求。福州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两岸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建设两岸电子商务实验区、创新榕台旅游合作方式、加强榕台医疗服务合作等具体任务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