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放弃的世界:掌控人生的学习思维
- 王琨
- 3208字
- 2020-08-27 12:59:22
-06-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其次是现在。
这些年,有一句话如果从父母口中说出来,我是必然要顶回去的。
“我不能不逼孩子呀,他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只要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说:“你错了,孩子从来没有起跑线,如果说真有什么起跑线的话,那也是父母。”
我做教育工作这些年来,发现一个常态:父母的焦虑感总比孩子要强。
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打基础最关键的几年”等,这些与时间息息相关的焦虑都是父母发明出来的,而孩子总是无所谓。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孩子觉得自己时间不够,晚了,来不及了。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有冲突,父母替孩子的学习着急,而孩子并不想学。
我并不是说孩子不应该早早努力,努力总是好的。我所不忍心看到的是,父母总是把孩子的人生当作和他人的比赛。人,只有把自己和别人放在同一赛道上比较时才出现了所谓的“起跑线”,所以也就有了“优劣”“早晚”。而如果人能够回归到“只和自己比较”,那么就不存在什么“起跑线”了。什么时候起跑都是好的,都不晚。
在我学英语的过程中,“每天打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也是最初周老师对我的要求,我必须做到每天都抽出一小时学习英语,并且接受老师的检验。如今,我可以自豪地对所有人说,从2018年5月9日开始正式打卡以来,我从没有中断过一天,而这个纪录现在仍在稳健保持着。不过,从老师们的角度看来,我这个打卡纪录并不像表面上这么太平。
5月7日我第一次和教学团队在杭州见面,进行了两天的强化训练,9 号我要赶到西安演讲并进行第一次打卡。9 号早上 7:30,我收到了Letty老师发来的学习资料,我匆匆回复了一句就开始为当天的演讲忙碌。直到晚上11:00结束演讲,我才从助理手中拿回手机。这一看吓了一跳,周老师发来了一张和众多老师们在办公室的集体照,他们都没有下班,一直在等我:
“Michael,再不打卡,我们就要去西安找你了!”
我赶紧说明情况,向几位老师道歉,然后开始学习英语,完成第一次打卡。当周老师了解到我这一天都在演讲后,他说了一句话,令我异常感动。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这句话出自“摩西奶奶”的随笔,她在美国家喻户晓。她的大半生都在从事农活与刺绣工作,76岁因关节炎放弃刺绣,却又神奇地开始绘画人生。她80岁时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轰动全国;90岁时,她的作品在美国本土和欧洲畅销;100岁时,她机缘巧合地启蒙了青年时期的渡边淳一,后者因此成为一代文豪。摩西奶奶一生从未受过正规绘画训练,却创作了1600余幅作品,在全世界举办画展数十次,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
在她的书中这样写道:“People are always said that it’s too late.However,in the fact,now is the best appreciate time.For a man who really want to seek for something,every period of life is younger and timely!”
(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在摩西奶奶看来,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她强调体验和经历,不要后悔,不要羡慕,人生中的任何风景都是好的,从任何时候开始也都是好的。
其实我自己清楚,我早已经过了学习英语的最佳年龄。我的记忆力不如十几岁的时候,时间也没有那样多,“已经晚了”的焦虑我同样深切地体验着。但是看看现在——我已经学习英语一年有余,一年多以前我只会说“OK”,现在我已经可以用英语演讲。我真的晚了吗?
我想,每个成年人都需要被温柔地提醒一句:只要开始,永远也不晚。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还有另一层意思:我们应当关注如何度过生命的此时此刻。
有一个朋友问过我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有一位创业者,他人品很好,对事业充满干劲儿,而且有着不错的点子和决断力,只是他现在年纪已过半百,前半生从来没有自己做过生意,到了如今这个岁数才想要开始创业。作为员工,是否应该跟随他?”
我问朋友,这是真实发生的事,还是只是一道虚构的题目?
朋友回答:“是真实的,我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选择。”
要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困难,因为朋友所担心的并不是现在,而是未来。现在看来,他所说的创业者具备很多成功的条件,只是起步有些晚。而正是这一点“缺陷”让追随者们犹豫不决。
我给朋友举了个例子,我问他:“你曾经站上过舞台吗?”
朋友说,他小时候曾经上台表演过节目,至今还记得那个情景,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时候非常紧张。
我问他:“还记得聚光灯照在身上的感觉吗?”
我请他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样子,想象节目已经开始,整个剧场都黑着灯,只有那一束强烈而刺目的聚光灯照亮自己,那么我们就只能看清脚下而已,连第一排观众的脸都看不清。
朋友忽然说:“这样想象,好像就没有那么紧张了,因为我看不清观众的脸。”
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其实真实的人生并没有观众,每个人都是站在舞台上的演员。我们完成的是一场独自表演、独自欣赏的剧目,聚光灯永远照亮的是我们当下的人生,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过去发生了什么,未来将会如何,都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朋友听到这里突然向我抗议:“你的意思是说,不让我去想以后会怎么样,只看现在?当然,如果只看现在,我说的这个创业者的确值得跟随,但是创业的路总是变幻莫测的,说不定谁就翻船了。万一现在选错了,难道要我奋斗几年后再重新开始吗?”
我说:“那么我再送你一句话,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后来我了解到,朋友所说的那位创业者刚刚生过一场大病,他住了半个月重症监护病房,经历生死一线后重回人间。病好后,他开始思考:“我还有什么事是没做的吗?我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最终他想明白了,他这辈子想要做却一直没做的事情就是创办一家企业。跟随这样的一个创业者,是不会有错的。也许他没有太多经验,也许他会迎来这个年纪不应该遭受的挫折,但是这样的人始终心存感恩。如果员工迟到了,他不会抱怨:“你怎么才来!?”我猜他一定会说:“你来了,太好了!”
在学习英语之后,我去埃及旅游了一次,那时我的英语已经基本上能够应付日常交流。为了练习,我故意和卖东西的小贩聊天。
我问:“How much is this bracelet?”(这条手链多少钱?)
小贩回答:“500.”
“Could you give me a better price?”(可以算我便宜一点吗?)
小贩又说:“450.”
“Could you make it 100 for me?”(可以算我100埃及镑吗?)
“Sorry,it’s my best offer.”(抱歉,价格不能再低了。)
一开始小贩们还很兴奋,和我东拉西扯,但是后来见我只是砍价,什么也不买,他们就不太愿意理我了。但我不屈不挠,一心为了练口语,以至于小贩们一看见我过去就开始四散而去。
我们的导游是当地人,也叫Michael。不过他的母亲来自中国,所以他一张嘴居然有地道的“京片子”味儿。他指着我哈哈大笑:“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用说话就能把他们轰走的人!”
在他知道我是演说家后,更是拍着腿大笑:“太适合你了!简直太适合你了!你的演讲一定非常棒!”
不过,当知道我学习英语仅仅几个月之后,他沉默了下来。随后他非常认真地对我说:“我也要学一门外语。”
我有些哭笑不得:“你北京话已经说得比我好了!”
Michael使劲摇头:“不,我早就想再学一门外语了。看到你,我觉得不应该再等了,现在就是好时机。”
我拍着他的肩膀,由衷地说了一句:“现在,也不晚。”
临别时,Michael给我推荐了一本书Dead Aid,作者同样来自非洲。我清晰地记得那本书的最后一句话,简洁却发人深省: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想借用摩西奶奶书中的一段话:“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生活是我们自己创造,一直是,永远都是。回顾过去,我的生命就像一天的工作,我因为它的圆满结束而满意。我开心而又满足。我认为最好的生活就是充分利用生活所提供的一切。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期待走不一样的人生路。如果年轻可以重来一次,希冀你不会因曾经的选择而后悔,不会将选择的错误归咎于他人,不会艳羡嫉妒别人路上的风景,只愿你坚定你的选择,承载风雨打磨,好的坏的一一历练,收获独属于你的生命体验。”
希望你能在想要开始的时候勇敢开始,永远不要觉得太晚。
希望当你的“期待”姗姗来迟时,你永远能够微笑地对它说一声:“你来了,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