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资本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素质研究
- 唐春
- 927字
- 2025-02-16 05:38:57
前言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振兴的基础,而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构成农村教育的要素之一,他们肩负着国家文化建设与传播的重任,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素质。本研究从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的三种形态来分析教师素质,将教师的素质梳理为三个方面:一是“具体化资本”,主要指在教师身心中根深蒂固的、持久的“性情”,包括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二是“客观化资本”,主要体现在教师具有的文化产品(如图片、书籍、工具等)以及教学条件上;三是“体制化资本”,主要体现在教育制度的安排上(如资格认定、荣誉证书、等级证书、科研证书等)。
本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为理论依据,结合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编制《文化资本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素质调查问卷》,采取了地域分层抽样,选取贵州省部分地区(贵阳、黔西南、安顺、毕节、遵义、六盘水、黔东南、黔南、铜仁)乡镇及以下学校,再根据现实资源选择愿意参与本次调研的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并收回107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3%,随后,采用SPSS 22.0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我们选取了30位教师进行结构式访谈,并随机选取了部分教师进行非结构式访谈。我们了解了农村教师在“体制化资本”方面的现状,如学历、信息素养、科研成果、继续教育、职称晋升等方面,同时还在性别、学校类别、任教学段、教龄、年龄等方面对农村教师在“体制化资本”的差异上进行了分析;此外,我们分析了农村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在性别、学校类别、任教学段、教龄、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了农村教师在“具备教育资源”“利用教育资源”两个方面在性别、学校类别、任教学段、教龄、年龄等方面的差异。
根据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的三种体现形式以及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现状,分别从“具体化资本”“客观化资本”“体制化资本”三个方面,结合教育改革、学校以及教师本人,对提升教师的素质提出针对性建议。
本研究为“文化资本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研究”成果,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可能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唐春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