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资本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素质研究
- 唐春
- 1445字
- 2025-02-16 05:38:57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提升教师素质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的需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也可称其为第一资源。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2012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提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采取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更新教育理念、扎实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切实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同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指出:教师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人,因此他们必须是高素质的人。诸多文件的出台,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提升教师素质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五十一条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五十二条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第五十三条提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同时还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现实需求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教师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1]。2005年,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中强调:“统筹教师资源,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2016年,在《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努力办好乡村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从《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的颁发,到《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审议,可以看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次研究利用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对教师素质内涵进行了梳理和拓展,并编制了调查问卷,以期为后续运用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教师素质的研究者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基础。
(二)实际意义
本研究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师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素质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研究还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素质的角度提出一些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的教师素质提升路径,通过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同时推进教育公平。此外,本研究也为后续运用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教师素质的研究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测量工具。
本研究得出的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素质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类似地区的农村教育,本研究的结论能够对今后更好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些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