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各个国家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中国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至今仍难以解决。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中,“稳就业”排在首位,政府强调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并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机会究竟在什么地区?什么城市?什么行业?什么单位?什么岗位?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有很大的实践意义。《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流动状况》一书是马莉萍副教授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修改后完成的。本书具有以下优点和特色。

首先,对高校毕业生流动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该书中的毕业生流动包括地区流动、省际流动、基层流动、首都流动、代际流动等。综合了各种已有文献中的多种流动方式,更加全面、更加完整、更加细致。作者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将实证研究结果与文献进行比较和讨论,丰富了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文献。

其次,对高校毕业生流动进行了理论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该书充分借鉴了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综合运用多种经典理论来解释中国大学生区域流动和代际流动的特征、原因以及收益,在完善高校毕业生流动行为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框架的同时,对各个理论进行了验证和有益补充。

再次,该书的实证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细致。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作者将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学和就业区域流动特征以地图形式进行了直观展示;同时,针对研究问题的特点、抽样方法、变量特征等问题,分别从地区和个人两个层次展开研究,建立了一般线性回归模型、条件逻辑斯特回归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等,有效解决了诸如样本自选择、变量互为因果关系、遗漏变量等问题,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最后,该书在实践和政策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该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中国不同类型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状况,并为进一步合理和完善高校区域布局提供了实证依据。该书将就学与就业流动相结合,更加全面地考察了造成高校毕业生流动状况的特征及深层次原因,并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疏导高校毕业生流动方向提供政策建议。

2019年是中国高校扩招20周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的、新的、更高的阶段。同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迈上了经济发展的更高台阶。当高等教育进行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当然也会面临新机遇和新发展。该书的出版对于总结过去20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展望未来的就业前景是一场“及时雨”,对相关政府机构管理人员、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将要毕业找工作的同学而言,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望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还将处于不断改革和调整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学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马莉萍博士近年来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的期刊文章,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潜力非常大。希望作者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更多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岳昌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2019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