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尔基水库调度手册
- 嫩江尼尔基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 1526字
- 2025-02-22 10:28:41
1.1.2 水文气象特征
嫩江流域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多风,蒸发量大湿度小;夏季温湿多雨;秋季降温急骤,历时短;冬季寒冷干燥,历时长。
1.降水
嫩江流域的水汽主要由太平洋供给,进入夏季,太平洋季风把海洋上的暖湿气团输送到北方,水汽充沛,天气炎热,暖湿气团向北推进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交绥,从而形成大面积降水,降水量多集中在季风控制的夏、秋两季。
嫩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上游多于下游,山区多于平原。尼尔基水利枢纽位于山区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坝址附近的尼尔基站多年平均降水量475mm,最大年降水量866mm(1984年),最小年降水量296mm(1976年);位于水库末端的嫩江站多年平均降水量487mm,最大年降水量744mm(1951年),最小年降水量286mm(1950年);嫩江上游的石灰窑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00mm,最大年降水量685mm(1970年),最小年降水量338mm(1968年)。
本流域的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以上;7—8月雨量集中,降水量占全年的50%以上;冬季降水很少,降水量仅占全年的5%以下。
2.暴雨
暴雨是形成本流域洪水的主要因素。嫩江流域西侧为大兴安岭山脉,东侧为小兴安岭山脉,两山脉形成喇叭口状地形,给气流的抬升辐合创造了有利条件。盛夏季节,该流域处于陆地干冷气团和海洋暖湿气团交绥地带,极易产生暴雨。
暴雨多发生在7—8月。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气旋、低压等。低压是形成嫩江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对本流域影响较大的低压有蒙古低压、贝加尔湖低压、河套低压等。一个天气系统降雨过程多为3d左右,集中雨量不大,最大点日雨量为80~170mm。尼尔基站最大日雨量为98.7mm(1984年8月25日)。几个天气系统连续起来,可在数十天内产生多次降雨过程,表现为连绵阴雨天气从而造成洪水灾害。
本流域的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诺敏河、甘河、嫩江上游一带,即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西南坡的门鲁河、科洛河上游也是暴雨中心之一。尼尔基水利枢纽库区范围内暴雨很少。本流域的暴雨多呈西南向东北移动趋势。嫩江流域大水年雨洪特性见表1.1-1。
3.气温
嫩江流域纬度较高,全年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冬季,气候严寒,夏季则温湿多雨。根据流域内气象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自上游向下游、自山区向平原递增。年内及年际气温变化较大,尼尔基站多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40.4℃;嫩江站多年平均气温-0.5℃,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47.3℃。
表1.1-1 嫩江流域大水年雨洪特性统计表

续表

4.蒸发
嫩江流域受日照、风、植被、气温等因素的影响,蒸发量由南向北递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4—6月,由于日照增强,升温快,风速加大,湿度小,蒸发量大,4—6月蒸发量占全年蒸发量的50%以上。嫩江主要站蒸发量统计见表1.1-2。
表1.1-2 嫩江主要站蒸发量统计表 单位:mm

5.风
尼尔基水利枢纽处于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春秋季节风沙大,地面风向以NE~NW为主。根据尼尔基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风速2.5~3.9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7.7m/s,历年最大风速25.0m/s。
根据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布置情况,NE~NW向风对大坝产生风浪影响,因此对尼尔基站历年各月NE~NW风向最大风速进行统计,得出畅流期NE~NW向多年平均各月最大风速。尼尔基站NE~NW向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统计见表1.1-3。
表1.1-3 尼尔基站NE~NW向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统计表

6.霜、雪、冻土
据尼尔基站和嫩江站资料统计,本流域初霜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上游早于下游,山区早于平原;终霜期在5月中旬—6月下旬,上游晚于下游,山区晚于平原。无霜期为100~200d,下游比上游长。
本流域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2m。
7.水库封库时间、气象特征统计
水库蓄水后,历年封库情况统计见表1.1-4;坝址处尼尔基站主要气象特征统计见表1.1-5。
表1.1-4 尼尔基水库封库情况统计表

表1.1-5 尼尔基站主要气象特征统计表

注 以上数据采用初步设计报告。
表1.1-6 嫩江流域主要河流径流成果统计表

续表


图1.1-1 尼尔基水利枢纽位置图

图1.1-2 嫩江流域水系分布图

图1.1-3 水资源分区范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