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诱发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
- 温平川 李盛竹
- 1235字
- 2025-02-17 14:52:40
序
当今时代,全球协同创新已迈向了前所未有的嬗变与跃迁阶段,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通信、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化推广对人类生活带来了全面冲击和深远影响,并极大地改变了创新发展体系、国家竞争能力的内涵与外延。面对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站在我国新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作出了“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论断,指出“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强调“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有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1]。产学研各方在协同推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历史进程中,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扮演着最为显要、至为关键的角色。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绝不是天方夜谭般、遥不可及的凭空想象,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行动,以取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成效。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所带来的冲击,正说明我国企业需要加快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牢牢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才能在百年来未有之世界大变局中从容应对各种技术威胁和竞争挑战。
综观全球一流大学,均是国家基础研究的最活跃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生力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我国大学如何摆脱“重复研究”“低效研究”“为考核指标而研究”的束缚,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产学研深度有效合作,真正激发创新创造潜能和活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我国的科研院所结构完善、体系健全,在科研研究、技术开发、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和地位,国家级科研院所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和社会影响。当前,在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格局中,科研院所需要加快以改革驱动发展、以市场激发活力、以协同提升成效的进程。只有大力推动产学研融合、提升协同创新度,才能始终坚持国家目标导向,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正是基于对国家自主创新的时代责任感,作者围绕本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系统思考。本书运用科学的研究工具与丰富的统计数据,审视了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历程,总结了有代表性的国家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厘清了影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阻碍和制约因素,分析了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诱发机制,提出了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可行路径,并围绕阻碍和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多年来专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工作,学术科研基础扎实。通阅本书,可以发现,作者具有广阔的研究视野、独特的研究思路、缜密的逻辑思维、新颖的论证观点,本书是思考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用心之作。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助推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显著的应用价值。
朱德全
2020年7月于重庆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