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祖籍湖南省邵东县流光岭,是当地颇有盛名的杨氏骨伤科第三代传人之一。父母亲医德医术好,治愈了很多病人,很受周围百姓的尊重与爱戴。幼时,我对父母亲能治好病人觉得神奇,更是感动,不自觉地迷恋起医术来,产生了学医的念头。记忆中特别深的是,1960年11月的一天晚上,大约九点,父亲所在医院工会主席陈国祥接到市卫生局的通知后,急急忙忙跑来对父亲说:“省机瓦厂厂房倒塌,上夜班的工人受伤不少,还压死了一个工人,请您马上去抢救伤员。”我父亲听后,把事情向母亲作了简单的说明,就骑着单车冒雨急忙奔向市郊几十里外的易家湾省机瓦厂。因抢救病人太过紧张忙碌,父亲一直没有休息,到清晨突发胃溃疡大呕血,住进了地区人民医院。中午我和家人赶到医院时,父亲仍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医生、护士正忙着积极抢救。经反复商定治疗方案,组织了多次会诊治疗,到第4天,父亲终于清醒了。我们全家和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都非常高兴。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要学医。父母亲指导我认真学习医学典籍,熟读熟背《黄帝内经》《汤头歌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伤科大成》等经典。父母亲对我读书、学医要求甚高,不但须勤读、勤抄、勤背,还须继承父母亲的医疗经验和医德,传承家风当好杨氏骨伤科的接班人,造福一方百姓。父亲临终前握住我的手说:“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至今,父亲叮嘱的话语还时常在我的脑海中回旋。

“医者仁心苏万物,悬壶济世救众生”是中医的优良传统。用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了的成功的医疗技术为人类解除痛苦,需要医生发扬慈悲之心,仁爱患者,凭良心、医术做好每一项工作。从医以来,我总是秉持高度的责任感,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尽一个医生的职责,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争取做一位好医师。因此,我在心中默默为自己定下了“治病就要治疑难病症,治人家不治的病症”的奋斗目标。多年来,无论在精力上、时间上,或是金钱上、物质上的付出有多大,我都坚持为完成这一目标去努力奋斗,做好本职工作,治病救人。要做,就要做好,就必须达到让患者最大程度满意的目标,这是我从医的基本态度。尤其作为杨氏骨伤科的后代,对杨氏骨伤科技术,不但要继承而且还要创新,发扬光大,当好传承人。

有了这些想法后,我对平常接诊中接触到的小儿马蹄内翻足患者,就多了一些关注。1979年,我接诊并治愈了首例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981~1982年,我先后在湖南中医学院附一医院骨伤科进修,参加湖南省外伤科理论学习班的学习,接受了两年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培训,也接触了更多的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我暗下决心,坚定信念,一定要不断努力,攻克这种疑难病症的治疗难关,潜心探讨、研究出一整套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我的目标是独特、系列、完整、无创伤、无痛苦、疗效显著和病人依存性好,为中医正骨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开辟新途径、拓展新领域,从而充分展现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展现中医药才能创造出的特色疗法。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先天性足部畸形中最多见的疾病,约占75%以上。据文献资料介绍,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男性多于女性,双侧多于单侧。部分病例有家族史。本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伴有其他畸形,是一种可带来终身残疾的疾病,对于患者和家长来说,不论是心理上,还是肉体上,都是非常痛苦的,也是很残酷的。婴儿出生,本是一个家庭最高兴最欢喜的事,一但发现小宝宝生出来就是马蹄内翻畸形足时,家人都会感到无奈、伤心、痛苦。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凡没有治好的将来都会是成年的残障人士。若以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以来每年新生儿数量为基数,按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推算,我国每年有1.1万~1.7万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出生。再加上以往未经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再次治疗的患者,数量是非常惊人的。这不但给患者本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还增加了整个社会的医疗负担。为此,国家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这类疾病和患者的预防、康复和社会保障,既影响患者的健康成长和成年后的成家立业,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长期以来,许多这种疾病的患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要么是延迟治疗,要么是疗效不理想,还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得到过治疗。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疾。从医者方面看,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是一种疑难病症,治疗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时间为1~3个月,不少医师不想治。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超过手术治疗期或手术治疗无效的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因病程较长和病情严重,或手术切口疤痕粘连严重复杂,医师付出的时间、体力和心血会更多、更大,作出的奉献也会更多。尤其是本病的患者一般年龄偏小,在进行治疗时,医师需要经常与小孩的屎尿打交道,治疗环境复杂。想要创造出一种有效、实用的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疾病的方法,从中医角度来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社会上对中医有偏见,探索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更是前途艰险。一是不受重视,二是缺少人才,三是难以得到财、物的支持。相反,还要耗费很多的时间来设计治疗方案,创新固定器具,反复多次地实践、实验,付出的精力、时间、心血、经费都很多。因此,潜心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疾病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确是困难重重。而且,医学界普遍认为,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效果不理想,许多人都不愿意做无用之功、行无用之事。然而,中医世家的文化熏陶,患儿的痛苦、患者亲属的期待,激起了我性格中不服输的气概。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终身残疾。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初始治疗应为非手术治疗,出生后越早开始治疗疗效越好;手术疗法是矫形治疗的最后措施(尤其是难治性和复发性病例)。非手术疗法包括中医方法为主的治疗、Ponseti疗法、改良Ponseti疗法等。其中Ponseti疗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虽然含有跟腱手术的内容,但强调非手术治疗,也归纳在非手术治疗方法中。

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中医同道从中国传统医学出发,对于中医方法为主的马蹄内翻足治疗也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在中医骨科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以手法按摩、矫形夹板及绷带或者胶布固定等方法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我探索的杨氏中医治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0年,我一直是用中医中药治病救人。对严重的骨折病症,一般都是采取保守疗法,用手法整复,外敷中药加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我是铁杆纯中医人。在多年的探索中,我把杨氏骨伤正骨手法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方法,拓展到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疾病。这一方法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立项项目,形成了以中医手法加可塑型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的临床研究成果,是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在经过临床无数次反复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之后,我终于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小儿马蹄内翻足的初步成功,首创了中医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新方法——杨氏小儿马蹄内翻足中医治疗技术,为中医骨伤科增添了新疗法。我对这一方法的探索尝试起步早,取得的疗效较好,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在杨氏中医治疗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湘潭市中医医院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专科也发展成“全国中医重点专病专科——小儿马蹄内翻足科”。杨寿峨中医治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致残率,同时也减轻了国家和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于患者、家庭、国家和社会都是有益的。我想,一定要将这种治疗方法公之于医学界,流传于后世,造福于人类,让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能及早得到治疗,使每一个患儿都有健康的双足。为了让更多的医生学会治疗这种疑难病症,能够治好更多的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帮助病患减轻痛苦,享受美满幸福的生活,就是我以75岁高龄创作这本书的根本目的。

探索和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这一疑难病症的工作,离不开医学界前辈和同行的支持帮助,特别是孙材江、潘少川两位教授的热心指导。1989年8月,我收治了七八个患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小朋友,大的年龄10岁,小的年龄才2个月,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疑难问题,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从1989~1991年,我多次带着大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到湘雅医院附二院先排队,再挂院长、骨科专家孙材江教授的号,然后将患儿们带到孙教授的诊室里,请他检查诊断。每一次,孙教授总是笑容满面、热情接诊,不厌其烦地诊疗。小朋友的马蹄内翻足畸形轻重程度如何,需要怎样治疗,孙教授总是给予具体的指导。孙教授给了我、患儿和家长最大的鼓励、帮助和安慰。至今,碰到骨科疾病方面的疑难病症,我仍然会带着患者到孙教授那里诊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骨科专家潘少川教授长期以来给予我很多细心、具体的指导,常常在关键时刻为我指明了探索的方向。他在给我的来信中强调:“你给患儿照了前、后面的相片很好,但还要给患儿照足底相片,这对足的畸形与骨骼关节错位和足底的变形会更清楚,尤其是足底畸形的变化和足底的负重点更清楚。”他又教导我说:“病人站在玻璃板上,射线向上。”这两句话引导我学会了照足底的相片,能更清楚地看到小儿马蹄内翻足患者足底的畸形和足底的负重点与足骨关节的错位,使我在中医望诊、判断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症时,诊断得更清晰、详细。关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诊断标准,1988~1991年,潘教授还在回复我的信中写道:“正常足跟骨前上角与距骨前下角重叠。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见有骨骼错位,出现了跟距二骨平行,此重叠消失。”他将X线照片诊断方法,通过画图表示得清清楚楚。他在信中详尽的描述,我至今不能忘怀。潘教授还在信中教导我“继续积累临床经验和资料,当更有发展”。我将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一些经验和技术总结成书,也算是对医学界前辈和同行大力关心、指导和帮助我的一种回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宝库,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一个好的中医人,除了要做好中医药临床工作,用中医药治疗患者,提高医疗质量外,更要在强调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创新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因此,我毕生致力于以传统的杨氏中医正骨法为基础,拓展和创新中医正骨的领域和方法,创造杨氏小儿马蹄内翻足治疗方法,进一步发挥中医的优势,为中医药增添了新的特色治疗法。

今天,我把近60年从医工作的经历,包括这一过程中的所学、所看、所想、所做及其经验和教训、探索和创新,特别是毕生研究的小儿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治疗方法,毫无保留地写出来、留下来,总结整理成书,为丰富中医药宝库尽绵薄之力,以造福于人类。在写作过程中,我对于所学所创的理论知识和治疗技术,恪守不保守、不求名利的原则,只希望把所学的知识,创新的技术,继承和发展的特色疗法传于后世,回报社会。虽然人生一世难免会有令人后悔、惭愧和遗憾的事,但是,要尽量做到不后悔、不惭愧、不遗憾,或者是少些后悔、少些惭愧,少些遗憾。能如此,足矣。

本书将系统地介绍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抛砖引玉,希望有助于各位同道进一步探索这一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造福社会。

杨寿峨

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