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航灯

沈放没有逼李子云表态,毕竟他是受儒家忠君爱国思维熏陶的士人之后,他在得失之间自然会做出选择。

李若水维护他士人集团的利益无可厚非,这与自己没有本质冲突,大宋换一套治国理政体制同样需要士人集团参与其中。

解决当下这群闯入自己领地的金人才是要务。

沈放与傅彪等人商议一番,定下了总攻之策。

李子云、沙溢钧带来了五百骑踏白士,沈放令他二人绕道走城南,伺机驰援黄胜与林良肱。

马扩、傅彪、刘翊、陈达四支军队合计近万名步骑兵,全部投入城西战场。

城内李乃雄守军从东门、南门出城监视围困黄胜、林良肱的金军,伺机而动。

诸军调拨已定,沈放手里仅剩潘诚克敌军一支两千余步骑作为预备队了。

总攻炮声已打响。

方圆二十余里的城外平原上人马奔驰,尘土蔽日,杀声震天。

沈放将统帅部移入城内,克敌军全部入城待命。

守军刚匆匆出城,克敌军的铁甲洪流便卷入城中。

将士们神情肃穆,只闻兵戈撞击,不闻人声,压抑得令人窒息。

李邈领着一众文官战战兢兢迎至城门。

换作他日,他们该在城头点兵布阵,在沈放的统辖下,文官只能搞后勤,绝不允许染指兵事。

其实平定军城已没有城门,只是坍塌的城墙里清理出一个豁口便算城门了。

西军数次与金军争夺此城,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若是沈放有能力重筑此城,绝计不会在这个四战之地竖城,起码要建在金军突入平定军那个喇叭口位置。

沈放一脸凝重,仅冲李邈等官员点点头,领着魏大勋登上了西城墙。

李乃雄在移镇平定军后,没来的及修复城墙城门,倒是在四面城墙的马面上各修了一座敌楼,即战棚。

沈放登上了敌楼,视野豁然开朗。

金军在城西的大营内烟火翻涌,隔着数里地都能听到打鼓一般的爆炸声。

北面的丘陵之间,马扩、傅彪等领兵急进,声势浩大的向金军大营掩杀而去。

“太尉,当初种师中、种师闵两位相公麾下拥兵十万,为啥仗打得窝囊透顶,如今西军顶多不过五万人参战,却倒反天罡了?”

沈放听魏大勋感慨,紧绷着的神色缓和了下来,笑道:“倒反天罡还不至于,起码跟金军能打得旗鼓相当。”

沈放抬眼远眺,意气风发:“昔者,我等军中健儿为国为家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无限猜忌、构陷,实是令人心寒。”

“若说倒反天罡,我沈放最大的愿望是将文臣操弄兵革这等荒唐事给它反了!”

魏大勋握紧拳头,长啸一声,宣泄着心中的不快。

“太尉,莫如将这天也掀了下来吧!咱们战死了是蝼蚁,侥幸活下来还得受城下那些鸟官折磨。”

沈放愕然,问:“魏大勋,你今年多少岁?”

魏大勋挺起胸脯:“十七了!”

“好,正是风华正茂好男儿。其他的我沈放不敢保证,所有上阵杀敌的将士,活着的我给他高官厚禄,死了的我给他竖立丰碑,万世铭记。”

魏大勋提醒了自己,这些奋战在生死线上的七尺男儿,应当被历史铭记。

由午及暮,平定军谷地上呼喝厮杀声不绝。

战争的机器一朝发动,轰鸣不休,如同一台巨大的搅拌机,空气里都充斥着浓厚的血腥之气。

背嵬军、虎卫军与范二麾下踏白军死死的堵在城西那条便道的喇叭口上,没放跑一个金军。

马扩、刘翊、陈达等都是领兵作战的军中好手,他们手中近万名生力军如同一把把利刃,在已陷入混乱的金军身上狠狠的补上了几刀,彻底将金军彼此之间的联系切断。

夜幕下,战斗从最初的有序对抗逐渐进入了危险的混战。

古代战争尽量避免夜战,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野外夜战,为的正是避免盲杀。

杀疯了的士兵目不能视物,恐惧感就会控制他们的行动,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同室操戈。

沈放匆匆将李邈唤上城来。

“李知府,城内可有可燃之物?”

李邈一把老骨头已累的快散架,喘息良久才疑惑问道:“太尉你问这有何意?”

“别废话,我就问你有还是没有?拆门拆窗都行,我需要将城墙都点亮。”

“有,还有桐油……和滚油。”

“滚油?可是用死人熬出来的?”

李邈犹豫半响,应道:“正是。据谭知军言,平定军多次与金军决战,又是隆冬季节,草木不存。将士们为熬过严寒和防备金人入寇,取金人遗体……”

沈放摆摆手,制止了李邈继续说下去。

战争的残酷远超他这个后世来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若不是身为历史教师,对古代战争中的一些非人手段有所了解,真没法相信这个已步入文明人的世界还有极具兽性的一面。

炼油灯,徽宗皇帝死后就被金人炼成了油灯。

食人肉,乃隋末军阀朱粲的日常餐食。

筑京观,将敌人上万尸体堆积于道,风干成干尸,尸油入地,数十里内恶臭不可闻,隋炀帝远征高丽国就曾受此屈辱。

沈放暗自叹了口气,道:“李知府,你安排人,城楼上点桐油火堆,滚油就交给我吧。”

城外的上万人的大混战一刻不可耽搁,没有火作照明物,自相残杀无可避免。

沈放不敢想象自己辛苦打造的西军,一夜之后会成什么境况。

两千克敌军在潘诚、魏大勋的率领下,陆续出城。

他们的任务不是战斗,是点火。

士兵们点亮火把,照亮战场的同时,极有可能也会引火烧身,遭致攻击。

沈放从未有过此等经验,也不敢肯定能否收效,但是为了挽救士兵的生命,不得不试。

……

魏大勋领着一千步兵,人手一支火把,后面数十辆独轮车上还驮着浸透了炼油的干木。

当他知道这些布条上沾的是炼油后,肚子里翻江倒海。

可是他,以及身后的士兵们只能坚忍着。

出发前沈放已做了动员令,此举迫于无奈,只为挽救更多的将士。

相对于那些掩入黑夜中继续杀敌的弟兄们,他们承受的这些算什么?

沈放身在敌楼上,目睹着两条火龙向城西、城南蜿蜒前行。

每隔一百余步,克敌军将士们便用炼油木点起一堆大火。

克敌军士兵按照自己的指令,一边齐声高喊各军军号,一边前行。

在空旷的黑夜里,这一声声齐声高呼悠远绵长。

沈放忐忑难安,目光死死的捕捉着火堆照出来的方寸光亮中,哪怕一丝丝的异样。

若是火光没能引来攻击,起码证明那一地的金军失去了抵抗力。

这个办法非常晦气,有些像招魂。

可是除此之外,沈放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他严重低估了金军的抵抗力。

庞大的金军队伍虽然已被击溃,却没有任何投降的迹象。

还在黄昏能视物的时候,金军被数支军队切割开来,依然拼死搏杀,不肯投降。

入夜后,挤在这二十几里的双方呐喊呼喝声依然未绝,只是声音越来越远。

沈放焦急的来回踱步,王小乙、李邈站在一旁,不敢吭声,气氛死沉。

“太尉,快看!有人,火堆边上有人了。”王小乙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果然,最近的火堆边上聚拢了一些人,且没有打斗的迹象。

紧接着,更多的黑影向火堆边聚集,慢慢的汇集成队伍。

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黑沉如海的夜空中渐渐的点亮着越来越多的火把。

各军军号越喊越响亮。

“背嵬士,向我靠拢!”

“踏白士,向我靠拢!”

“虎卫士,向我靠拢……”

沈放明显的从大呼声中听到了欢快,像自己小学时打着手电邀临村的小伙伴一起看投屏电影般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