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敌机来袭!
- 战场直播:我在亮剑里打鬼子
- 血弹头
- 2070字
- 2023-11-15 21:58:36
搭建在黄河上的这条浮桥,是通往忻口前线的主要交通线之一。
如此重要的军事目标,鬼子轰炸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几架鬼子轰炸机,呈半圆状“(”编队航行。
天空这些敌机,全是轰炸机,并没有战斗机随行护航。
鬼子航空部队清楚山西的中国军队实力,知道国军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机。
制空权掌握在小鬼子手里,所以敌机执行飞行作战任务时,基本不需要什么护航。
为了方便进行飞行战术交流,敌机飞行驾驶员们始终保持着相同的飞行参数。
轰炸机上的鬼子飞行员,隔着风挡玻璃,相互打着飞行术语进行交流。
鬼子飞行员隔空用手语交流这一幕,看着很扯淡,可却是事实。
别看小鬼子能制造飞机航母,以及各种高精端武器装备。
但在电子通讯方面却是小日子的技术短板。
鬼子飞机无线电通讯设备很差,甚至有的淘汰机型都没有配备无线电通话功能。
鬼子飞行员们经过一番手语交流指示后。
几架鬼子轰炸机在空中灵活的机动,做着攻击前的准备。
九三式轻轰载弹量有限,又是采用手动的投弹方式。
敌机想要精确的命中目标,只能降低飞行高度。
“嗡嗡嗡……嗡嗡嗡……”
呼啸而来的敌机,宛如鹰隼捕猎一般迅敏,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渡口俯冲直下。
飞机俯冲机动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受到攻击时,一定程度上降低飞机机身的攻击面。
同时,飞机还可以把势能转化为动能,迅速降低飞行高度,并将飞行速度提升到极致状态。
只要飞机的俯冲飞行速度够快,地面被攻击的一方,几乎没有太多防备的时间。
眨眼之间,敌机距离地面只有几百米高度了。
敌机的意图很明显,是想炸毁黄河渡口的浮桥。
倘若浮桥被敌机摧毁,必然会对中国军队支援前线造成很大的阻碍。
“不好,鬼子飞机要炸浮桥!”
“千万不能让敌机破坏浮桥,所有人开火,给我狠狠地打!!!”
新一团战士和晋绥军士兵,枪口齐刷刷抬高对准敌机,狠狠的用子弹招呼过去。
“啪啪啪,啪啪啪……”
“哒哒哒,哒哒哒……”
数百支枪同时开火,各种枪声连成一片。
无数的子弹交织,汇聚成一片弹雨,从地面飞向空中敌机。
“狗日的小鬼子飞机,老子让你见识见识加特林的厉害!”
林骁收起莫辛纳甘步枪,赶紧跑回到摩托车前,取下了车上的加特林速射机枪。
镶嵌好子弹链条,他便提着加特林对空扫射起来。
“嗞嗞嗞……嗞嗞嗞……”
加特林多根枪管急速转动,数以千计的子弹飞出。
很快,加特林六条子弹火线窜入空中,封锁了浮桥上空几百米范围。
加特林不仅是地面杀戮神器,对空目标也有一定的作用。
地面子弹火力密集,敌机根本不敢再俯冲降低高度。
“小心地面支那人火力,快机动规避!”
鬼子飞行员见状,急忙拉动飞行操纵杆,机动躲避飞来的子弹。
迎面扑来的弹雨,“唰唰唰”的从敌机身旁擦飞过去。
鬼子驾驶员飞行技术娴熟,敌机连续几个机动规避,很轻松就躲开了地面的火力攻击。
地面的火力如此密集,敌机想要完全躲过火力攻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些流弹击中了敌机的机身,但是普通弹头的破坏力不够,并没有对敌机造成多大的损伤。
副驾驶位的鬼子投弹手刚准备投弹。
没想到鬼子飞机突然机动变向,导致投下的几枚航弹全部偏离了预定轰炸点。
“轰,轰,轰……”
航弹重重轰砸在河面上,顿时炸起一道道十几高的水柱浪花。
新一团和356团都没有装备专门对付飞机的防空武器。
面对敌机的袭击,他们只能使用一些轻重机枪或者步枪给予还击。
这样拉胯的火力,实在是难以摧毁鬼子飞机,只能对敌机造成一些干扰。
“别管地面的支那兵,我们的目标是摧毁浮桥!”
鬼子飞行员目标很明确,没有与地面的中国部队过多纠缠。
敌机躲避开地面火力攻击后,忽然又一个飞行机动折返回来。
“准备投弹!”
敌机侧身机动,灵活的窜入空中火力网间隙中,再次尝试投弹攻击。
“飓,飓,飓……”
一枚枚航弹带着尖啸声,从敌机弹药舱内快速落下。
很快,一连串航弹接连落砸在河面浮桥的周围。
随着一阵爆炸声响起,河面顿时火光漫天,航弹炸的河底砂石淤泥四处飞溅。
敌机上携带的都是轻型航弹,杀伤范围也就几十米远。
爆炸点距离浮桥大概有二十多米距离,航弹没有直接命中炸毁浮桥。
不过,航弹释放出来的爆炸冲击波,却将浮桥上的木板掀飞撕扯的七零八落。
“八嘎,炸弹又炸偏了!”
“继续投弹,一定要摧毁河里的浮桥!”
两次三番没有命中目标,让鬼子们恼羞成怒。
河面上的浮桥是纵向延伸,鬼子飞行员为了减少机身攻击面,采取的是横向飞行攻击。
在高速飞行环境下,敌机要摧毁一座只有两米宽的浮桥,属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况且,敌机又遭遇了地面部队火力干扰,时而需要机动躲避。
飞行状态极不稳定,鬼子投弹手投掷下来的炸弹误差很大,精准度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李云龙和楚云飞一人扛着一挺机枪。
他们一边攻击空中的敌机,一边指挥部下们对空作战。
“机枪组,火力不要停,继续火力封锁浮桥上空!!!”
“敌机飞行速度太快,快就地卧倒,仰面躺下射击!!!”
新一团和358官兵们仰面躺在地上,枪口举过头顶,纷纷开火射击头顶的敌机。
在官兵们不断的射击阻扰下,敌机几次轰炸都落了空,浮桥险而又险的在河中摇摆。
林骁见敌机飞远,立即提着加特林机枪转移射击位置。
他快速跑到渡口不远处的一处小山岭上。
小山岭地势相对更高射界更好,而且山上隐蔽物多,能够更好的发挥火力埋伏打击飞过的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