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万邦来贺
- 神通一道,悄悄观经百年成天仙
- 意应难平
- 2044字
- 2023-11-28 15:00:14
产生在淮南王府里的变故,没有在京城里造成什么太大的动荡。
除过行刺的刺客太过蠢笨,没来的及造成什么危害。
以及,淮南王刻意的封锁消息外。
也因为皇后大寿之日的渐渐来临。
许多人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个上面,无暇他顾。
今上登基二十三载以来。
不好美色、不喜奢华,只抓权力。
后宫当中除过从末时一同相伴过来的皇后外,就只有寥寥几个妃子。
而且,现在最有几率继承皇位的三位皇子,都是这位皇后所出。
大周天下,谁人不知他们这位皇帝,独宠皇后一人。
而今她六十寿辰将至,朝廷大大小小官员都在为其庆贺一事做准备。
哪里又有功夫,去关心别的事情。
王府外如此,王府里同样如此。
就连久在偏僻一角藏书楼里的李真。
都能从周围忙碌的身影当中,感受到这种盛事将要来临的紧张气氛。
但这些,依旧和他这一个“闲人”没什么关系。
他不需要为皇后的寿宴而忙碌。
也不用成为淮南王给自家母后准备寿礼的工具人。
整天吃斋念经,都快要成仙了。
每日里读书、修行、观察长生,乐在其中。
闲暇的时候,李真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除过那个女人外。
王府当中,究竟还有没有把他当做“自己人”的人存在。
她能瞧出来自己修行了《天罡大蟾气》,肯定是因为陪同赵晴时时来藏书楼的缘故。
自己练太极拳的时候,不小心漏了真气,被她发现。
但是,其他人应该没这个机会。
如果有的话,那一定也是这个女人告诉的。
跟她一样,是那个什么劳子参合庄的人。
不过,从当初这个女人冒险来藏书楼的举动。
大致可以推断出,她没什么同伙。
当然,也不排除意外情况。
所以李真最近在等。
等有什么陌生人出现在藏书楼周边,瞎打听。
那这个人,很大概率就有问题。
只是快要一个月时间过去,依旧没有这样一个人出现。
他渐渐放心。
看来这件事,终究会成为一桩悬案。
就算现在那参合庄里的人,发现了女人身死的消息。
他们也只会把账算在淮南王府身上,而找不到他李某人。
算是解决了这天降麻烦的李真,生活终于回到了正轨。
整日研读藏书,充实自己的同时。
克制而高效的修行,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武道高峰攀登。
日渐浑厚的大蟾真气贯通一条条经脉,小周天将成。
江湖二流,指日可待。
......
六月初三。
春天芳菲初去,夏日盛况将来。
距离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寿辰的时间越来越近。
京城,肉眼可见的热闹起来。
各州各地,大大小小的官员。
原本一辈子都没什么机会来一次京城的人。
都借着给皇后祝寿的机会,终于看到了中原的繁华盛景。
而抛去这些自己人外,还有一些更引人注目的存在。
他们穿着迥异于中原的服饰,操着一口异样语言。
像是乡下来的村夫一样,满脸震惊、好奇、羡慕的打量着京城一切。
一同随行的人物当中,往往会有一位身穿大周官服的官员。
面带骄傲与自豪,为他们讲解诸般风貌。
这些人,则是千里迢迢、乃至于不远万里。
从大周之外的地界,远道而来的诸邦使团。
他们带着数量庞大的礼物,路上行走了一年,乃至于数年之久。
为的,就是来恭贺大周皇后寿辰。
以表恭谦,以示臣服。
因为,这是大周。
是疆域横跨南北东西,占据无数山川土地的庞大帝国。
尽管它现在已经有些年迈,开始走向腐朽。
但在它没有完全倒下的那一刻。
没有人敢站出来,张牙舞爪!
......
淮南王府的祈福仪式已经持续了一个月。
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
整个王府里烟熏雾绕,像是成了山里的道观。
那股烧糊了的烟火气息直让李真头大,但也没什么办法。
只好紧闭门窗,洒水驱散。
听人说,这个仪式一旦开始就不能中断。
要一直持续七七四十九天,才算完成。
到时候,被祈福的人能够获得上天加持。
百病不侵,诸邪辟易。
李真听到这番说法后,面上微微笑着。
恭维淮南王真是大孝子,有心了。
但心里,有些不屑。
信祈福能长寿,那还不如来信他呢!
最起码,自己的《六气呼吸法》是真有用,不是忽悠人。
修行这一年多以来,不说别的。
春夏秋冬四时变换之迹,别说生病,就连咳嗽都没咳嗽一声。
而且精神状态饱满,面色红润。
比之之前那个精神不振、脸色苍白的自己,简直就是两个人。
这完全就是《六气呼吸法法》的功劳。
只可惜,当初淮南王只信那两个不是什么好鸟的老道士。
根本就没把他这个毛头小子放在眼里。
但话说又回来,李真心里其实也明白。
淮南王也好,长公主也罢。
他们肯定都是明白这祈福是做样子的,根本没什么实际效果。
但只要天下人看到了,就达到了他们想要的效果。
文不如大皇子,武不过二皇子。
淮南王也只能在孝道方面尝试弯道超车,获取支持了。
但你别说,还真有用。
最近外面对于淮南王的风评明显好了许多。
就连皇帝也隐隐放松了对他的限制,在祈福这一事上宫中多有配合。
这样的信号,让有心人心思动了起来。
李真并不关心淮南王和长公主这对政治盟友,有什么展望。
不过,他倒是有些希望他们的力量再强上一些,从幕后走上台前。
毕竟从过往的历史经验来看,三方角逐才是最稳固斗争局面。
无论大皇子、还是二皇子做大,淮南王很快就要倒霉。
但如果淮南王能够表现出一些潜力,吸引到一些人投奔的话。
那局面,或许就有些不一样了。
相互制约的斗争下,才能给李真争取更为长久的发育时间。
傍晚的藏书楼,夕阳绚烂。
脑海里遐想着三方鼎立,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场面。
李真乐呵呵的笑出了声。
回过头。
他意外的发现,赵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