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噗!
杜星汉连斩三人,又使出一招漂亮的回旋踢,将一名秦军踹下城墙。
“韩信,你他娘的青铜连弩车呢,给我拉上来!”
“我倒要看看,你到底会不会使!”
“给我打,直接瞄准了,轰他娘的!”
在韩信的指挥下,重型连弩车被推上城墙。
仅仅负责操作的弩士,就有十几人之多。
主射手、副射手、驾驶员、力士、瞭望者各司其职,比开坦克车还麻烦。
“大弩锁定!”
“锁定大弩!”
“放!”
疯狂的画面出现了,粗如手臂的弩箭,同时脱离弩车的弹道,向攻城的秦军们射去!
嘭!巨大的贯穿力击穿盔甲,就像穿透纸张一样轻松。
弩箭从一名秦军的后背穿出,又以串糖葫芦的模式,连续击中四五个人后,才被彻底阻断力量。
而拥有同等威力的弩箭,整整一次性发射出了六十支,还有无数支小弩箭夹杂其中。
这已经不能粗暴地用引爆炸弹来形容,这简直就是法爷在释放S级禁咒!
秦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后倾倒出一大片扇形。
杜星汉只有在玩真三时,才能体验到这种无双割草的爽快感。
但更离谱的事,还在后边。
“收!”
韩信一声令下,弩士扳动机关,大弩箭从尸体中抽出,在尾部绳索的牵引力下,又飞回连弩车的弹道中。
如此反复几轮轰炸后,骁勇的秦军再也无力进攻,已呈溃败之势。
“全军出击!”
杜星汉主动打开城门,率领起义军反扑。
半个时辰后,秦军将领被斩杀,上千名秦军被俘,缴获粮草辎重无数。
翌日,杜星汉召集全城百姓,当众绞死了青石县县令。
要不是他在暗中谋划,起义军也不至于伤亡惨重。
“大家都好好看看,这就是从你们父母官家中查抄的东西。”
杜星汉命人打开几十个大木头箱子,全部倒在地上归拢到一块。
金银器物,名贵药材,绫罗绸缎整整堆成了一座小山包。
“这些财宝,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小小的县令,坐拥如此多的家产,合理吗?”
“不合理!”
“狗官!”
“军爷,你打算怎么处置这些财宝?”
“怎么处置?”杜星汉笑道:“这个问题问得好,不过我的回答,可能会让你们大部分人失望。”
“昨夜秦军攻城,我率八百将士固守,秦军攻上了城墙,马上就要破城,那时候是谁救了我,这些财宝就是谁的!”
说完,看向一旁的张良:“昨夜助我们退敌的百姓,都登记在册了吗?”
“回主公,按照你的吩咐,全部记下了,我又反复核对过几遍,一共两百七十六人,战死五十七人。”
“好。”杜星汉在心里默算了一阵,朗声道:“传我的命令,将这些财宝等分成三百三十三份,战死者全部厚葬,以双份抚恤其家眷,活着的,平分剩下的!”
此言一出,青石县的老百姓瞠目结舌。
这么多财宝,就算分成300多份,到人手里那也是一笔天文数字,足够置办产业,脱离原本的生活阶级了。
而正如杜星汉之前所言,现场大部分人的心情,是极其失望的。
因为在张良紧急募兵时,他们视若无睹,甚至盼望秦军能够打进来,把这伙不速之客给赶走,恢复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
日暮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同甘共苦你怕累,荣华富贵你不配!
“青天大老爷,我老汉给楚国打过仗,也给秦国打过仗,我给官家打了一辈子的仗,除了留下这条伤腿外,谁也没给过我这么多奖赏。”
一名胡子花白的老兵一瘸一拐,抱着刚刚分发到手的金器,激动地要给杜星汉下跪。
“老人家,万不可行此大礼。”杜星汉慌忙将其搀起:“你救过我的命,这点钱算什么,将来打进咸阳去,我给你封候!”
老兵看着面前的年轻人,两行浊泪从眼角涌出,那是喜极而泣的泪水。
“官家,我儿的命值这么多钱?”
一名民妇抱着满满一兜子丝绸,不可思议地问道。
“大娘,你儿子的命是无价的,把东西收好,回去好好过日子。”
“我还有儿子,能让他跟着你干吗?”
“当然能。”杜星汉看向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想参加我起义军的,全都可以去县衙报名,将来在战场上立功,皆可授勋封爵!”
青石县的百姓彻底疯狂了,打仗能赚这么多钱,甚至还有希望封候,那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还有甚意思。
“去他娘的,反了他娘的!”
“我不给秦狗当顺民了,我也要参加起义军!”
“走走走,一块去报名参军。”
起义的声浪立刻淹没整个青石县,历史的浪潮一旦形成,再想逆转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良已经看傻了,他求爷爷告奶奶才招募到那点人。
杜星汉三言两语间,却煽动了整个县城,兵员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
第二天晚上,杜星汉将核心成员召集到县衙,召开第一次起义军常务会议。
“截止当夜,共招募到三千九百余人,请主公过目。”
萧何抱着厚厚的案牍,第一个汇报工作。
青石县是万户以上的大县,从几万人里招募小四千新兵,还是很轻松的。
杜星汉给萧何的定位,就是大管家加后勤部长,负责募兵、粮草和军械等事宜。
“我不过目。”杜星汉摆摆手:“以后军事上的事,全都交给韩将军。”
“承蒙主公错爱,韩信愧不敢当。”
“拉倒吧,别跟我拽你那些虚词。”没等韩信拍完马屁,杜星汉就插嘴道:“我要你在半个月之内,把这些新兵都训练成可靠的战士,我们接下来要挑战的,可是秦国的猛将蒙恬。”
“喏!”韩信领受军命:“属下定叫那蒙恬小儿有来无回!”
“好,够狂,我喜欢!”
“我军共俘虏秦军一千零七人,该作何处置,请主公明示。”
樊哙第二个汇报工作,在杜星汉心里,处理俘虏跟募兵一样重要。
按照秦人的逻辑,肯定一个不留,全部坑杀。
但杜星汉并不想那么做,要不……往优待俘虏的方向上发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