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岭南地区百姓多信奉道教。和正统道教不一样的是,这“道”源自地区古代原始宗教的巫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传入,逐渐和正统道教、佛教等融合糅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集巫、道、佛一体的传统民间信仰。

归根结底,岭南的道教是在神仙方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信巫鬼,信修今生得来世,信人死后有灵魂。奉行阴阳五行、巫觋杂语、符水咒说、鬼神崇拜等等,应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仪式方术,仪式包括驱鬼、除病、造屋择日、看八字、解关、占卜、看相、超度亡灵、打醮、安神等。

而这一传统民间巫法方术从业人员,被统称为道公佬。

莫问枕就是一个道公佬。

这对莫惊春来说并不意外。永宁莫家的业务囊括生死一条龙,和莫惊春家十代传承纸扎一样,莫问枕家这一支专精在“死”这一事上也有近十代,自然而然出过许多优秀道公佬。

譬如莫问枕的爷爷莫三爷,在看相上强得很,观面相和手相就能知道来人吉凶,哪处有病痛。莫三爷又很会看阴阳宅风水(此处的阴阳宅指的是活人住宅和死人安葬地),远近闻名,甚至还有人专程从外省过来,求他算一算。

莫惊春记得小时候,常有港商或粤商来卖席巷找莫三爷。在轿车还没有普及到家家户户的时代,黑乎乎的四轮轿车流畅闯进卖席巷时,往往能引来很多人围观。小孩子追在汽车后头跑,眼睛里满是稀奇。

“现在啊,家家户户都有轿车咯,谁家小孩还会傻到在汽车后面追啊?”

莫三爷抽着旱烟枪,抽完一大口,把沁出时光颜色的铜烟杆一翻,烟锅磕在地上,磕出里头的烟灰,哈哈大笑。

卖席巷四号的骑楼下,直到店里,摆了七八张桌子。梅菜扣肉、柠檬鸭、白灼虾、冰糖莲藕等等南市传统宴席常见菜式正从黄三家的榨粉店端出,被摆到桌子上头。

这一顿晚饭是莫惊冬的头七仪式饭。

按照习俗,头七是人死后的第一场法事,需请来道公佬打醮,设道场请神做祭,为死者诵经祈福,了断生前俗杂事。诵经罢了,还有放赦、三元忏、招魂沐浴、参给牒、过桥、送神谢坛等一系列仪式,而所有仪式须得在凌晨十二点前完成。因十二点后,逝者亡魂会在牛头马面和阴差的护送下,归家看望,此后便踏上投胎路。

莫惊冬是未到六十而横死,作为第一场法事的头七法事,虽然按制没有大搞,但简单里透着隆重。所有莫家人都被请到卖席巷四号里,从早上开始就为晚上的仪式忙碌。

比起参加头七仪式,这更像是莫家子的一场聚会。老人们聚在一起,和莫星河这样的小辈讲过去的事情,曰“讲古”。青年和中年人往往三三两两坐在一块,感叹揾食艰难,又互相试探着问对方的收入,暗戳戳比着生意。

莫惊春连扎两天纸扎,赶莫惊冬头七用的纸马和金童玉女纸人等。越是心急,他的手抖症状越是明显,死咬着牙坚持用左手做完大部分工作。情况异样到莫问枕都难得委婉,问他需不需要请他阿爷出山,给他搞一碗符水。

“不然搞一场咚咚锵也得捏。”莫问枕把黄色道袍撩起,蹲在地上,十分认真提议,“叫我阿爷他们几个来,现在赶紧给你来一场咚咚锵,保证你药到病除,也不影响等一下冬大佬的法事。”

“咚咚锵”指的是给患病人做法事,法事仪式里有道公佬以敲击法器——多是锣、鼓或铙等方式驱赶病患身上所谓“附身鬼”,以达到驱邪祟、驱疾病的功效。

岭南地区的小孩,应该没有未经历过生病后被带到道公佬或仙婆面前,做一场“咚咚锵”仪式的。

莫惊春近乎是用右手臂夹住纸人,好给它画眼的。听完莫问枕的话,想到小时候对“咚咚锵”这种民间法事的畏惧,心里暗暗打个激灵,看也不看莫问枕一眼,“你能不能相信科学?”

“科学?”莫问枕哈哈笑两声,“科学治心病,没有玄学快。”

“谁说的?”

“我,莫问枕。”

大言不惭。

莫惊春懒得理他,把画好眼睛的纸人交给他,“妥了。”

莫问枕仔细打量那半人高的纸人,惋惜摇摇头,“我记得你老豆以前做的纸人特别像活人,你不是也做过好几次吗?吓得肥仔都不敢半夜上厕所,怎么不做那种给冬大佬?这个也太简陋了吧?”

其实莫惊春做的六个纸人,已经够精美了,但比起莫问枕提到的仿真写实派,这几个算是传统纸人派,也就是寻常丧葬仪式里会用的那种,相较起来也就是比人家做得好很多罢了。

莫惊春没什么情绪,“大家不都是用这种吗?大火一烧,像不像活人都只剩下一堆灰。”

莫问枕啧啧两声,“是人间只剩下一堆灰,烧到下面去的可是水灵灵活生生的人啊!你说冬大佬看见这样普通的金童玉女纸片做他仆人,再对比你老豆做给人家那些,他会不会心塞啊。万一托梦给你,跟你哭你明明会做更好,却没有做给他,一定是不看重他……”

莫问枕假扮出来的委婉神情没能掩盖他眼里的揶揄。

莫惊春一边收拾地上的细碎,一边看着他认真说:“等你死了,我给你做特别像活人的,让你在底下特别有面子。”

莫问枕明明听出莫惊春话里的意思,但居然高兴起来,还特别高兴。

“那行啊!我不要男的,你全给我做女的吧,高一点,一米六,再做身材好一点。哎呀哎呀,你照着那些女明星给我各做一个吧,一比一写实还原哈!跟你老豆当年做的那种一模一样风格的哈!”

莫惊春觉得碰上莫问枕,似乎无言的机会多了很多。

晚饭顺顺利利,桌桌推盅换盏,大家都吃得开心,也都惋惜于莫问枕的英年早逝。

晚九点,即亥时前,以“坛主”莫问枕为首的、被邀请来的道公佬在卖席巷四号天井处,莫惊冬遗像前设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