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张武

“咳咳咳,有趣啊有趣!你的力道的确惊人,就是不知道你够不够敏捷!”

灰尘散去,露出来的朱能,浑身已被金阳火笼罩,坐下的双头青毛狮子也是连连咆哮。

这次众人也能看清,对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那道巨大的身影,依旧不断冒着血气,血气之浓,都能形成一股狼烟。

血气狼烟,极致力道的体现!

但这道身影整体看来还是个人,姑且称为血兽,血属性比谭渊的血弓命魂,还要强上不少!

呯!这声音,是血兽迈步冲来。

“退!”

朱能招呼一声其他人,便驱使双头青毛狮子,来到血兽侧边,一刀斩去!

血兽来不及转身,金阳火与血气互相交融,瞬间焚烧尽一块地方,血气之后紧跟鲜血!

好长一条伤口,可朱能皱眉,只因那伤口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血兽挨了一刀后,这下总算转了头,同时挥舞熊头铁锤。

朱能俯在狮背上,加上双头青毛狮子往旁边一跃,直接躲了过去!

狮子在猫科动物里面其实不算灵敏,不过记住是猫科动物!

如果换做其他动物,狮群从不缺乏捕杀陆地巨兽-大象的战绩!

这头血兽和大象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强壮、同样的庞大!

而朱能不仅有力道,能和血兽硬拼,虽落下风,可也只是下风,目前看来没有任何伤势!

灵活度更是远甩血兽!

接下来朱能不停围绕着庞大的血兽,游而击之!

双方大战,血兽攻击大半落空,浑身力气打到空气上。

“可恨!”

粗犷的声音再次响起,朱能越发觉得这声音熟悉,突然主动撤下身上的金阳火,露出自己的面目。

嗯!!!

那血兽传来惊讶之声,紧接着血气收回体内,也露出了自己的面目。

双方确定过眼神,遇见了对的人!

张武

朱能、丘福是靖难功臣中唯二活着封公的,而在他们之下的第一人当属,

靖难十三侯之首-成阳侯张武!

张武跟随朱棣起兵时,只是一个百户,比不上谭渊的副千户。

那里为什么要说谭渊?因为张武能做到靖难十三侯之首,多亏了谭渊。

谭渊因马失前蹄战死在夹河之战,偏偏此时战死十分致命!

因为朱棣此时正在上演自己的看家本领,骑兵绕后突袭;而谭渊所部的命令,在敌人侧翼骚扰,牵扯敌人,配合朱棣。

可谭渊死了怎么办?就在谭渊所部即将溃败之时,副将张武站了出来,稳定了军心,敌人追来,还进行反击!

硬是拖到朱棣成功完成绕后突袭!

这就是燕军百户的实力!古代有多少军队能在主将战死的情况下依旧持续作战?

东汉末年的白马之战,不就是因为关羽与万军从中阵斩颜良,导致袁军大乱,明明有兵力优势,三国志中还记载颜良身旁还有郭图、淳于琼。

可郭图、淳于琼无法像张武一样把军队重新振作起来,最后才落得个惨败。

不过张武传中关于这仗的描写却是,张武本来就是故意战败,然后把敌人引出来反击。

但根据燕军例来作战的习惯、加上张武传的矛盾,根本就没提谭渊这名主将。

这或许是朱棣也篡改了历史,美化了这次小失利。

更或许是高级黑,因为如果张武本身就是过来故意战败,后面的反击只是他的本分。

可张武如果是绝地翻身,两者之间不可同日而语!

并且谭渊传中,也根本没提诈败的事!这种说法在其他史料中根本站不住。

有些东西说他们蠢吧,他们是真的蠢!他们认为李景隆能一边打郑村坝之战,一边又在北平城下和瞿能争功。

可他们又会高级黑!

关于夹河之战的记载,不仅靖难将领这边恶心,建文朝廷那边更加恶心!

他们因为在夹河之战杀了一个谭渊,就颅内高潮!以为自己大破燕军!

可夹河之战后面发生了什么?

盛庸从靖难主战场撤下来了,跑到后面修船,史书上给的理由是,燕将李远把盛庸军粮食给烧了,盛庸无赖撤退。

但夹河之战的另外一名主帅何福依旧在主战场奋力。

问题来了,何福为什么有粮食?盛庸没有!

甚至还有平安、徐辉祖依旧活跃,为什么他们都有粮食?盛庸没有!

到底是没有粮食而撤退,还是因为没人吃粮食而撤退!

建文朝廷坐拥整个天下,朱棣那边还没缺粮,建文朝延先缺粮,可不可笑?

李远烧了一批粮食,大可再调其他的粮食!

并且后面燕兵乘势渡江,准备一举打下南京的时候,江旁边有谁?

有盛庸!史书记载,盛庸无力阻拦!

燕军玩了一辈子的马,没想到打一场水战,都能把燕军克星盛庸打的大败!

怎么燕军玩的是海马?

或许在某些人的眼中的确是海马,因为关于盛庸所谓的坚守济南大败朱棣中

有关靖难功臣这边明确记载,朱棣直接把挖河把济南给淹了。

建文朝廷那边的记载为了渲染朱棣的残暴,也大肆宣传朱棣水淹济南。

问题又来了,他们另外一边还记载朱棣为了劝降盛庸,都跑到济南城门口,还差点被盛庸直接干死。

如何进入被淹的济南?答案只有骑海马!

我要宣布燕军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支海马骑兵!

不过如果实在有人不相信海马骑兵,那么盛庸为何在夹河之战后就完全无任何表现?

只有一种可能,盛庸所部在夹河之战被朱棣打的全军覆没,表现远不如另外一名主帅何福!

所以建文朝廷不是傻子,用何福,也不会用盛庸!用平安,也不会用盛庸!

甚至在朱棣小舅子徐增寿通敌已成事实的情况下,建文朝廷依然选择用大舅子徐辉祖,也不用盛庸这个废物!

之前鞭尸过两次平安,那是因为平安还能算朱棣的对手,并且是有一定水平。

哪怕是李景隆那也是水平比较低的对手。

而盛庸、铁弦他们只是个牌坊!

再给牌坊再多渲染,事实依旧是:

禀朝廷,济南大破燕军!报,燕军进攻东昌。

禀朝廷,东昌大破燕军!报,燕军兵至夹河。

禀朝廷,夹河大破燕军!报,陛下让你滚到长江边修船。

盛庸、铁弦这么多吹嘘,无非就是朱棣对他们的态度!

铁弦其实才是被吹得最狠的,盛庸再怎么样也还混到过主帅,铁弦这个东西就很难崩呀!

在所谓的济南大破燕军后,铁弦直接就快进到不肯投降,被朱棣处以磔刑,也就是被活剐!所以世上有铁公庙。

而盛庸,其实在朱棣入主南京后就投降了,不过在永乐元年就被迫自杀。

平安也投降了,不过没有掌权,最后永乐七年还被朱棣一句:平保儿尚在耶?吓得自杀。

而何福这个才是朱棣遇见最有水平的对手!

朱棣对他也是认可的,永乐年间先后镇守宁夏、甘肃,还一度管辖山西、陕西、河南等多地兵马,权势完全不亚于靖难功臣!

并且他的外甥女还嫁给了朱棣三子朱高燧,成为赵王妃。

但这样就惹怒了某些人!他们甚至在史书上记载,何福于永乐八年也被朱棣逼死。

只是某些人改得了史书,改不了家谱!《湘潭银塘何氏族谱》明确记载,何福引疾告终还乡。

这是个大家族!你猜何家是靠什么发展成大家族的?

反正就是朱棣对谁越不好,某些人就越爱吹;对谁越好,某些人就越恨!

也就是何福在靖难之役实在没太多可挑剔的点,不然下场只能和李景隆一样!

对了何福本身战绩也过硬,除了靖难之役碰上朱棣外。

早在洪武年间就跟随傅友德征云南,还和蓝玉一起打了捕鱼儿海之战,之后一直镇守大明西南。

靖难之役刚开始的时候,何福并没有第一时间参加,因为那时候何福还在打外战,大破麓川,活捉首领刀干孟,招降七万蛮兵!后面才被调去。

话扯远了,张武之所以一跃成为靖难十三侯之首,那是因为朱棣只有北平一地,根本承受不了任何一次大败!

而张武在夹河之战的卓越表现,助朱棣一举赢下,也奠定了紧接着的灵璧大战!

但凡夹河不赢的漂亮点,灵璧大战也不可能跟了这么近!

如果多给何福一点时间,说不定何福提出来的挖深堑筑高垒以自固就能成功!

那时候建文朝廷就可以凭借整个天下丰富的资源,耗死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