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开坛做法,请君入瓮

张魁也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许大人既然想知道凶手是谁,相信镇上的百姓,都想知道吧!”

张魁将嘴巴凑到许三的耳旁,说到:“大人,不妨将消息放出去,让镇上的所有百姓,都过来看看?”

许三不是愚昧之人,立即就明白了张魁的想法。

“张先生,你的意思是,凶手,也有可能会过来?”

张魁点了点头。

“所以,到时候许大人只要在附近布置好兵力,若是谁有什么异常的话,相信许大人就不难判断,谁是凶手了。”

许三眼睛一亮,他原本只是想让张魁私下作法,只要提供一些线索给他就行,

却不曾想到,这张魁,竟如此有头脑。

私下作法,不如公开作法。

让全镇的百姓都看到。

凶手肯定也会知道这件事情。

若是凶手还想隐藏住自己的身份的话,就必然会去,不然的话,就会成为官府怀疑的对象;

而去了,在张魁作法的时候,有可能会有所行动。

到时候自己出手,将凶手擒住,自己的名声,将会大涨!

想通了这点,许三立刻答应:“张先生,不知道何时开坛作法?”

“我要准备一些东西。”

张魁思索了一下,继续说道:“就明晚吧。”

许三点了点头,朝着张魁拱手说道:“那我让人在镇门外搭台,明晚就麻烦先生了。”

说罢,许三便退出了院子。

张魁看着许三离去的背影,内心开始快速思索起来。

时间之所以选择明晚,是因为他需要时间让事情发酵,让整个青林县的人,都知道了他要开坛作法这件事情。

这样一来,只要凶手还在镇上,就应该会知道这件事情。

无论是为了一探究竟,还是继续更好的隐藏身份,凶手大概率会出现。

但是应该不会在现场动手。

可若是让对方知道自己真能通过鬼魂了解到一些信息,对凶手的身份有所威胁的话,

对方也许会在自己做完法事之后,找机会动手。

以身为饵,钓出这条鱼。

至于自己有没有生命危险,张魁还是很有信心的。

按照木鬼的说法,对方只是刚入门,而自己,已经是启灵中期,这场仗,怎么打都不会输。

现在自己的弱势只在于,自己还不清楚对方的身份。

但是除了自身实力比对方强之外,

阴魂不能参与阳间之事,这个事情张魁知道,其他人是不知道的。

而且其他人,也看不见阴魂。

只要利用好这两点,未尝不能将凶手抓到。

舞台已经搭建好了,接下来,就请君入瓮了。

张魁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一边扎着纸人,脑海中一边构思着明晚的戏要怎么演。

……

青阳镇镇门之处。

燕捕头带着几名捕快,鸣锣开道,将一张告示贴在了告示栏上。

这一举动,也引来了许多人的围观。

“诸位乡亲父老,前段时间,青林县多镇出现了命案,许大人特地请了张先生,明晚在青阳镇开坛作法,沟通阴魂,指出杀人凶手!”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讨论了起来。

对于张魁这个名字,在青阳镇知道的还挺多的。

特别是前段时间,

李成刚被抓了一些时日,加上周强请张魁超度自己女儿,

张魁,基本上已经成为了青阳镇的名人。

加上许三加强了对官府的管理,处理了很多陈年的案子,让许三声名大噪。

两个名声极佳的人,联合起来抓拿杀人凶手,这对于镇上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告示是早上贴的,中午的时候,整个镇上的人,都在讨论这件事情了。

甚至这件事情,传到后面,越来越离谱。

有人说张魁是钟馗转世,来青阳镇捉鬼;

有人说许三是文曲星下凡,特地过来平冤案;

更有甚者,将张魁与许三,说成是兄弟,一文一武,守护青阳镇的和平。

而作为话题中心的张魁,则是对此毫不关心,他现在需要做的是,明晚之前,都不要出门。

毕竟一出门,就被人追着问东问西的,确实不好。

世上皆下品,唯有扎纸高。

张魁从早上一直扎到晚上。

睡了一夜之后,

又从早上一直扎到下午,就没有停下手头的动作。

除了吃饭的时候停了一会之外,其余的时间,基本都是在扎纸人。

不但自己扎,还要操纵剪纸纸人,扎纸人。

【您亲手制作了鬼物喜欢的纸人,阴德+1】

【您亲手制作了鬼物喜欢的纸人,阴德+1】

连续肝了一天一夜,张魁才将目光,投入到面板之上。

【姓名:张魁】

【寿元:(20/156)】

【天赋:阴德阳用】

【当前阴德点数:166】

【境界:启灵中期(0/200)(可用阴德进行祈祷)】

【灵根:鬼阴灵根(可用阴德进行祈祷)】

【功法:九幽化阴诀上篇(可用阴德进行祈祷)】

【法术:扎纸灵术(熟练)(26/200)、木鬼敛息术(入门)(21/100)、九幽阴煞钉(入门)(0/100)(可用阴德进行祈祷)】

阴德点数涨了二十几点,也算是没白忙活。

而扎纸灵术,也是涨了四点,也算聊胜于无了。

接下来的时间,张魁并不打算继续了。

因为太阳快落山了,今夜的开坛作法,还是要准备一下的。

铜铃、纸钱、招魂幡、毛笔、朱砂,张魁一一清点之后,在确认没有遗漏之后,将这些东西,都打包装好。

然后又在包裹旁边,放了六具扎纸纸人。

剩下的,就等天黑了。

时值月末,天上的月仅剩下一条弧线。

月,并不亮。

青阳镇的镇门外,一座一丈见方的高台,就伫立在镇门外不远之处。

高台呈四边形,四周都插着火把。

照亮了整座高台。

而青阳镇的百姓,围着高台站着,里三层,外三层,将高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提着灯笼的,拿着火把的,将此处照的透亮,恍如白日。

“纸人张来了!”

“还叫纸人张,要叫张先生!”

“对对对,张先生来了!”

在众人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之中,张魁大步朝着高台走去。

他所路过的地方,两侧的百姓主动为他让开了一条道。

穿过人群,张魁很快就来到了高台之上。

今夜。

开坛做法,请君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