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工钱变少了?

“月......月结?”刘有财对宋向阳的第一个改革方案都有点诧异。

众人也是有点疑惑,都等待着宋向阳接下来的解释。

宋向阳不慌不忙地说道:“是的,月结。以往咱们做工的时候,都是日结的,那是因为大家出工都是很零碎的,并不长久。你们想一下,单位上的人也都是月结的,那是因为人家都是有固定的工作,能够长期的干下去。我们瓦厂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月结也是很有必要的。”

“是不是咱瓦厂的效益不好了,钱不够发工资了?”四婶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众人听四婶这么一问,也都看向宋向阳,看来大家的想法应该都是一致的,就连一直老成稳重的刘开富都有点开口询问的意思。

宋向阳知道大家肯定都会这么认为,所以他从裤兜里掏出一叠“大团结”,明晃晃地摆在桌上,然后缓缓道:

“不是咱瓦厂的效益不好,相反,咱瓦厂每天都有进钱,而且利润还不错。这里有三百多块钱,给大家每天发工资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咱之所以要搞月结,就是想扩大瓦厂的规模,保证每个月大家有更多的钱拿。”

“这月结跟拿更多的钱是个什么说法?”刘有财问道。

“我说的这月结改革方案,分两种办法。一种就是还继续按照每天发工钱,但是每天的工钱都固定。举个例子,像我四妈,每天1块钱的工钱,她要是选择每天领工钱,那无论瓦厂效益好坏都是一样,每天领一块钱。”

宋向阳看向越来越不解的四妈,笑着继续解释道:

“还有另外一种办法,那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月结。这月结,也同样按照出工天数来计算,只不过,多了一套考核办法。制瓦的人,按照每片瓦来计算工钱,每片瓦可以得三厘钱,像开富满满这样的老师傅,他之前每天至少可以制四五百片瓦,算下来,一天都一两块了,加上他每月的20块钱的顾问费,那一个月都得六七十了。”

宋向阳看向有些发愣的刘开富,询问道:“满满,你自己算一下,这是不是整个月算下来,比你之前拿的钱更多?”

刘开富心中详细地计算着,宋向阳之前给他的是每个月接近四十块钱,是顾问费和每天工钱加在一起的,如果按照宋向阳这月结方案,他的工钱确实差不多快翻了一倍。

他思考了好一阵子,才回答道:“如果按照你这么一算,我工钱确实快翻一倍了,而且早上我再来早点,晚上再回去晚点,可能每天还能多百来片瓦也不成问题,那一天还得多上个四五毛下来,一个月那也得再多上个十多块钱。”

众人认真地听着刘开富的回答,也在仔细的盘算着自己每天的出工活计。

很快,一位新招的负责挑土的人就疑惑地问道:“那制瓦的都按照瓦片来算工钱,那我们这些挑土的怎么算?难道按照每担或者多少斤土来算吗?”

这人是八组的一位邻居,名叫刘有林,每天在瓦厂干活也是很舍得卖力气。

宋向阳转头看向刘有林,解释道:

“只要是瓦厂的人,无论是挖土的、挑土的,还是制瓦、烧瓦的,就连我三姐这会计,都是按照每天瓦的制成数量来计算。只不过,不是制瓦的人,是按照总瓦数量来除以人头数来计算的。也就是说,每天制瓦的数量,决定了其他工种的工钱。”

因为瓦厂就是靠制瓦产出来取得收益的,瓦片制的越多,那瓦厂的生产速度也就越快,这也就间接证明其他工种的配合速度越好。

虽然,其中可能会有一些投机取巧产生,但抓住最终的产出,怎么算都不会亏本。

而且,像挖土、挑土这样的工种,自己也不能每担都去上下秤,那样太耽误时间了。眼下,瓦厂还没有更完善的考核办法,以制瓦数量来同时考核其他工种,算是最为合适的办法。

这样,大家都会围绕每天制多少瓦来开展工作,各个工种也会相互督促。

再者,自己家里人和刘开富每天都在瓦厂,谁出工不出力,一目了然,多加一点人工的考核就可以了。

“那要是开富去忙其他事情了,或者其他人去忙其他事情了,那出瓦怎么算?”刘有林又继续问道。

宋向阳知道他这是担心自己每天还是挑同样多的土,但是因为制瓦的人少了,导致每天产瓦的人也少了,工钱也会随之减少,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宋向阳缓缓地回应道:“如果其他人是因为瓦厂的事情耽搁了,比如开富满满去烧瓦了,导致当天不能制瓦,那取他上月的每天平均数来补上。比如他这个月每天平均可以制500片瓦,那就是把这个数目加上去,但如果是请假了,那这个平均数就不能算在这里面了。所以,瓦厂能保证全员每天出工,也是大家增收的一个方式。另外,以后每加一个人,也会取一个平均制瓦数加进来。”

刘有财貌似越听越糊涂,于是问道:“老庚,你不能说简单点?就连我都有点听的糊涂,估计大家就更不明白了。”

宋向阳仔细地看了看大家,好多人都点着头同意刘有财的观点,于是他看了下小本上的记录,略微沉思了一会,耐心地说道:

“就拿上周来说,每天可以产1500片瓦,我家里五个人,多少都有点忙其他事情了,所以每天制瓦的数量都很不固定,大部分是开富满满、嬢嬢和大牛三个人每天的制瓦数量,所以我们家制瓦的数量也全都给大家算进去。我就按照这个平均数来算。每天能产出这个数量,大家每片瓦都能拿到三厘钱。除开我自己家的人,分摊到每人头上,差不多是250片瓦一个人头,换算成工钱是7毛五。”

大家很认真地听着宋向阳的解释,听到工钱只有七毛五了,都开始有些议论,刘有财也小心翼翼地问道:“老庚,你这算的对不对?怎么工钱越算越少了?”

宋向阳呵呵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大家一看好像工钱确实变少了,但是还有两项,我还没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