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1梦开始的地方

姜智东第一次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家庭条件并不优渥的他,为了凑齐学费四处奔波,申请了助学金,才得以开启这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

校园里的日子忙碌而充实,知识的海洋广阔无垠,可姜智东心中却总有股按捺不住的劲儿。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学校周边的文创产品供不应求,设计简陋却销量可观。那天夜晚,室友们酣然入睡,姜智东却在台灯下画着设计图,联系厂家,他要打造独具风格的校园文创。

起初,只是小打小闹,在社交平台上接单,利用课余时间发货。但生意如同春天的野草,迅速蔓延。他的产品因独特设计和高品质,在校友圈里口口相传,订单越来越多,问题也接踵而至——学业与事业的冲突日益尖锐。

“姜智东,你来我办公室一趟。”班主任的声音低沉严肃。狭小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得像暴风雨前。班主任把一叠成绩单甩在桌上,目光如炬:“你看看你的成绩,下滑这么厉害,学校里都在传你做生意,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姜智东无语至极,没吭声。“你是拿了助学金的,本应专注学业,这样下去怎么能行?”老师的斥责像重锤。

姜智东失落地回到宿舍,望着满桌未发货的订单,心乱如麻。那个夜晚,他在校园湖边徘徊许久,月光把影子拉得很长。最终,他做了个大胆决定——休学。拿着刚发下来的 3000元助学金,这是他仅有的资本,一头扎进商海。

创业之路荆棘密布,为了选品,他跑遍无数工厂,磨破嘴皮谈价格;为了宣传,熬夜学习营销技巧,在社交平台上从无人问津到慢慢积累粉丝。资金紧张时,一天只吃一顿泡面,住在狭小潮湿的出租屋。

就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一场及时雨帮助了他,叔叔黄嘉伟听姜智东的妈妈说起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便提出:“不要紧,我先借给他三万块等他生意好转了再还给我,我一个朋友的老婆在南方批发花卉不行先让孩子去那看看有没有商机,全当锻炼锻炼孩子。”叔叔的这句话点醒了姜智东,他便马不停蹄赶到叔叔家商量对策,进门以后他便说到:“叔叔真的很感谢你为我做的这一切,感激不尽。”接下来他便和叔叔商量起经营策,两天后便和叔叔踏上了前往南方的火车。

火车哐当哐当地疾驰着,姜智东和叔叔黄嘉伟面对面坐着。姜智东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田野,满心感激:“叔叔,这次要不是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心里其实特别没底,但又不想放弃。”黄嘉伟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孩子,年轻就得闯闯,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两人一路畅聊,分享着各自过去的经历,时间倒也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抵达了南方。

刚到南方最大的花卉市场,姜智东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五彩斑斓的花卉争奇斗艳,各种品种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叔叔带着他熟门熟路地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介绍着不同花卉的行情。

这时,他们来到了郑亚萱家的摊位前。郑亚萱正在熟练地给一盆盆多肉植物打包,她扎着高马尾,眼神灵动,透着股干练劲儿。黄嘉伟上前打招呼:“亚萱啊,忙着呢!这是我侄子姜智东,想来学学花卉生意经。”郑亚萱抬起头,嘴角上扬:“黄叔,好久不见!欢迎啊,小师弟。”姜智东有些腼腆地笑了笑,挠挠头:“师姐好,以后还请多多关照。”在郑亚萱的带领下,他们参观了整个摊位,了解到许多花卉的特色与畅销款。正说着,郑亚萱的母亲黄秀英走了过来,她一看就是个精明的生意人,眼神犀利却又透着热情:“哎呀,这小伙子看着挺精神,想做花卉生意可得吃得了苦。”姜智东连忙点头:“阿姨,我不怕吃苦,就是想多学点东西。”聊了一会儿,从事加工厂经营的郑亚萱的父亲郑禹洲也从加工厂赶了回来。他身材魁梧,说话带着浓浓的本地口音:“年轻人有志气是好事,不过这花卉市场水可深着呢,得慢慢摸索。”姜智东虚心地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另一边,郑淑研也听闻家里来了个想做花卉生意的年轻人,特意从学校赶了回来。她和郑亚萱是姐妹,但性格截然不同,郑淑研更文静些,戴着一副眼镜,书卷气十足。她走到姜智东面前,轻声说:“你好,我是郑淑研,听姐姐说你对花卉感兴趣,我这儿有一些市场调研的数据,说不定能帮到你。”姜智东眼睛一亮:“真的吗?太感谢了,师姐。”

接下来的几天,姜智东每天不是跟着郑亚萱在市场里学习如何挑选花卉、辨别品质,就是和郑淑研探讨数据分析、营销策略。晚上,他就和叔叔回到狭小的出租屋,总结一天的收获,计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一次,姜智东在搬运花卉时不小心扭伤了手腕,郑亚萱见状,急忙跑过来,一脸关切:“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疼不疼?我带你去诊所看看。”姜智东咬着牙摇摇头:“师姐,没事,我歇会儿就好。”但郑亚萱不由分说,拉着他就往诊所走,一路上还不停埋怨他不爱惜自己。

在和郑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姜智东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他知道,自己这次的选择虽然艰难,但有这些人的帮助,未来似乎也没那么迷茫了。随着对花卉生意了解的深入,姜智东开始琢磨着如何结合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花卉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而他与郑家姐妹之间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