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藩地登州
- 大明:朕真不想做皇帝啊
- 再丛中笑
- 2029字
- 2025-04-03 11:17:27
朱祁钰这罪,说大也不算大,说小也不算小。
往大了说,那就是不敬祖宗,就算是废了爵位,贬为庶人都是可以的。
但往小了说,那就只是有些狂悖失态,朱祁镇这个皇帝下旨申饬一番也就是了。
但是这其中又关系到朱祁镇的头号心腹王振身上,朱祁镇此时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众文武大臣回到皇宫之后,又是一顿吵嚷。
这属实是将朱祁镇闹的烦不胜烦,最终朱祁镇还是叹了口气说道:
“郕王狂悖,但朕念及兄弟之情,其一片为国赤子之心。
罚其就藩山东道登州府,永镇登州,抵抗倭寇!”
朱祁镇这一番话说出来可算是给这件事情彻底定性了,即便是王振此时也没办法再多说半句。
现如今的登州府可不是后世胶东半岛那副物华天宝的样子。
明太祖朱元璋早就下令,片帆不得下海,胶东半岛基本上算是三面临海,但是实际上人都在离海岸线几十上百里的地方居住。
虽然靠着大海,但却半点捞不着大海的好处,反而因为临海,还有不少倭寇选择在这里登陆,大力劫掠一番。
可以说朱祁镇这话半点没有夸张,朱祁钰被封在这个地方就藩,可真算是吃了苦头了。
朱祁镇此时脸色阴沉,即使王振也看不出朱祁镇此时在想什么。
“行了,都散了吧,郕王留一下,朕有些话要嘱咐。”
朱祁镇这个皇帝都发话了,众人自然是不能不听,都麻溜的作鸟兽散了。
只是王振还跟没事人一样站在朱祁镇身后,丝毫没有出去的意思。
倒是朱祁镇看了他一眼:“你也出去。”
王振听了朱祁镇这话,自然是有些不愿意:“陛下,这....”
朱祁镇将脸一拉:“出去!”
王振虽然有心想说些什么,但是也有些说不出来,只能灰溜溜的出去了。
其实朱祁镇也不是要和朱祁钰说些什么私密的话,只是朱祁镇如今知道朱祁钰和王振的矛盾到了什么程度,自然不想让这两人待在一起,以免出些什么麻烦。
朱祁镇面色不太好看的看了朱祁钰一眼,随后叹了口气道:
“你别怪我将你封在登州,只是今天你闹得实在是太过火了,要是不处罚你,我也没法办了。”
朱祁镇这个皇帝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对朱祁钰来说,总归还算有几分香火情。
朱祁钰原本以为至少会被降爵什么的,但是没想到朱祁镇竟然手下留情了。
不过要说被封在登州,朱祁钰是真的不觉得有哪里不好,登州靠近海岸的地方,几十里都荒无人烟,他要是想干些什么事情,那自然是毫无阻碍。
而且大海代表着什么?
不说那些海货,就说海水本身就带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盐。
而如今盐基本都掌握在朝廷手中,他要去了登州,便可以开私盐场制盐。
在如今这个时候,那真是一两银子一两盐,官盐的价格昂贵无比,而这其实也是大明比较大的一笔税收来源。
但是拿盐收税这事,其本身在朱祁钰看来就是极为荒唐的。
毕竟地球之上大多数都是海水,其中所蕴含的盐更是不能以数量来形容,那简直就是无穷无尽。
用这样来源极其简单,成本极其低廉的东西当做税收的支柱,那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毕竟制盐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需要将海水晒干就好了。
虽然这样制造出来的盐会有苦味,还有很多杂质,但是实际上大明的普通百姓就连这样的盐都不一定能吃的上。
朱元璋让大明片帆不得下海,而且沿海居民通通内迁几十上百里,为的不就是怕有人偷偷制盐吗。
但实际上,这样的政策不仅剥削了那些大明的盐户,而且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
最关键的是,大明的税收还没有高多少,钱都进了那些私盐贩子手里!
而那些私盐贩子其背景也大多都是有朝中官员当保护伞,或者其本身就就是某个官员的白手套。
实际上这个政策还是苦了百姓,富了官员。
既然这样的话,这种制度迟早都要被朱祁钰废除,那朱祁钰自然也就不用太过于遵守,还不如弄些盐换点银子,当做自己发展的资本。
不过即便如此,朱祁钰面上还是没表露出什么高兴的意味来,反而是愁眉苦脸的:
“陛下,登州府时常有倭寇袭扰,我手下不过三千亲卫,怎能抵抗?
登州虽然有登州卫,威海卫,但已经承平几十年了,恐怕战力也有些难说.....
所以臣弟斗胆请陛下允许我将麾下亲卫编满一卫人马,如此才能堪堪抵挡倭寇,为陛下,为我大明永镇登州!”
朱祁镇对于朱祁钰的话倒是不怎么在意,毕竟他也不相信自己这个懦弱的弟弟能干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所以当即便大手一挥道:“朕允你扩充到两卫兵马,只是你要自己去想办法,兵部那边没有多余兵员。
就算是有,那老儿也不会给你。”
朱祁钰当即便眉开眼笑,两卫兵马,那就是一万人啊!
一万人的正兵,一个正兵有四五个抬铠甲的随从,再有四五个养马的马夫,凑上十万兵马应该不过分吧?
呵呵,这其实也就是朱祁钰想想罢了,十万兵马,消耗的粮草,兵器,马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事还要从长计议。
不过倒是不影响朱祁钰千恩万谢:“皇兄体恤臣弟,臣弟感激不尽!
自当为陛下永镇登州,使我大明千秋万古!”
朱祁镇满意的点了点头:“好,既然你有这个心思,那朕就不多说什么了,就藩倒也不急,只要别让那些大臣拿这事儿到朕这里再烦朕就是了!”
处理完这事儿的朱祁镇只觉得浑身神清气爽,就连肩上的担子都轻了不少,此时已经想好了一会儿去哪个嫔妃宫里了。
说到底还是孩子心性,虽然有些城府,但也就那样了。
“那臣弟就退了,陛下保重身体,我大明的兴衰,可都担在陛下一人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