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越

贞观八年,

风和日丽,阳光洒落在长安城中,一切看似平静祥和。

然而,就在这看似寻常的日子里,

东宫中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之事——太子李承乾竟然无缘无故地陷入了深度昏迷,而且一睡就是整整三日。

消息迅速传遍了宫廷内外,众人皆惊惶失措。

而此时的东宫之中,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只见李世民满脸怒容,他那原本威严的面容此刻因愤怒而扭曲着,对着一群太医和侍从们咆哮道:

“废物!都是一群没用的废物!朕养着你们这群人究竟有何用处?

如今太子已经昏迷三日之久,你们却束手无策!

若今日太子还不能苏醒过来,你们所有人都休想活命!”

他的怒吼声如惊雷般在宫殿内回荡,

震得在场之人无不胆战心惊。

那些太医们早已汗流浃背,他们低着头,

不敢直视皇帝的怒火,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陛下息怒啊,陛下,臣等无能,如今恐怕只有孙老神仙才能救治殿下!”

此时一哽咽女声传入躺在一旁的李高明耳中:

“二郎~高明他,呜呜呜~”

李世明声音柔和了下来安慰道:“观音婢莫要担心,朕已经去请了孙道长!承乾会没事的。你身子弱,切莫要哭坏了身子。李君羡”

“臣在!”

“孙道长如今何处?”

“回陛下,午时已至长安,现在约莫快到了”

李高明想努力爬起来,可是身体不听脑子的指挥,怎么也动弹不了。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小太监屁颠屁颠地跑进殿里,“扑通”一声跪下,扯着嗓子喊道:“陛下,孙道长在宫外候着啦!”

李世民一听,眼睛都亮了,“快请!”

那美妇人也止住了眼泪,转过身来,温柔地看着躺在床上的少年。

没一会儿,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头儿就风风火火地进了殿。

这老头儿头发胡子都白花花的了,脸上却容光焕发,精神矍铄,脚下生风。

老头儿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李世民跟前,刚要行礼,李世民赶紧一把扶住,说道:“道长您别客气,快来看看太子吧。”

李世民可不敢受这礼,要知道孙思邈都快九十了,在外头那可是被称为孙老神仙呢。

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哪能用唐律来约束啊!

孙思邈也不啰嗦,赶忙走到床榻前坐下,伸手搭上少年的手腕。

慢慢地,孙思邈的眉头就皱成了一个大疙瘩。

美妇人一看,眼泪又在眼眶里打转了,李世民赶紧弯下腰,轻声安慰着。

太医署的太医令张正和他手下的一群太医,

一个个都把脑袋贴到了地上,心里暗暗祈祷:孙老神仙您一定要把太子救醒啊,不然我们今天可就死定啦!

孙思邈把手收回来,慢慢地站起身。

还不待李世民开口,美妇人急忙走到孙思邈面前:

“孙道长,我儿如何?”

孙思邈静默许久。

大殿之中就连呼吸都凝重了起来。

孙思邈一句话,决定着整个东宫的生死。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更何况,他,是李世民!

杀伐果决,这个天下,大多都是他在战场上杀出来的。

“皇后娘娘,太子前些日子可曾得过风寒,高热不退?”孙思邈问道。

长孙皇后连忙点头:“前些日子高明是患上了风寒症,可是已经治好了。三日前高明正在读书,突然晕倒,至今未醒。”

孙思邈一叹道:“哎,太子脉搏平稳,心跳规律,身体并无大碍,也无中毒迹象,应该是患了脑疾!”

长孙皇后一听,顿时觉得头昏脑涨,腿下一软,直直向后倒去。

李世民一惊,急忙向前,搂住长孙皇后急呼:

“观音婢!”

自古以来,但凡和脑袋有关的疾病,都极难医治!

可以说是没办法医治!

长孙无垢没有理会李世民,强行提着一口气向着孙思邈问道:

“道长可有办法医治?”

孙思邈皱眉思索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在长孙皇后心快要沉到谷底的时候。

孙思邈的声音才缓缓响起:

“能一试,我从古时医书看过有关脑疾偏方,从未试过。不知是否有用,也不知是否危险!”

这……李世民陷入沉思。

长孙皇后紧贴在李世民怀中,仰头凝视着李世民:“二郎,高明已然昏迷三日,每日仅能灌入些许流食,若长此以往。恐怕……”

长孙皇后的嗓音愈发低沉,泪水几近干涸。李世民仿若霎时苍老数岁,神情略显倦怠:

“孙道长全力施救,若有差池,朕亦不会责难孙道长。若是连孙道长都无力回天,那便是承乾命中注定的劫数。”

此番李世民所唤,已非高明,而是承乾。

此时的他,仅仅是立于一个父亲的角度,而非一个帝王!

言罢,缓缓阖上双眸,再睁开时,倦怠之态荡然无存,目中唯有冷峻的杀意。

近身太监王德心头一震。陛下言不会怪罪孙道长,那东宫的内侍宫女以及这些太医,恐怕皆难以活命了。

总要有人为太子负责,哪怕是牵连整个东宫!

孙思邈从随身医箱里拿出一块布裹,一点一点摊开,上面赫然挂着一排排银针。众人看着大气都不敢喘。

孙思邈深深吸了一口气,取出一根根针。

百会穴,率谷穴........

孙思邈手指快速的下针,没有一点手抖和迟疑。随着孙思邈施针结束,李高明也缓缓睁开了眼睛。

李高明感觉自己已重新掌控了身体。

长孙皇后见孩子苏醒,喜不自禁,泪水夺眶而出。

她强忍着从李世民怀中起身,踉跄着奔至床前,紧紧握住李高明的手,哭得如带雨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