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高寿病逝

在蒙古的古老传统中,有着独特的习俗传承。忽必烈,这位威名赫赫的元朝开国皇帝,依照惯例设置了四斡耳朵,用以安顿他的四位皇后。在那个时代,多生子嗣被视为家族兴盛的关键。众多的儿子,意味着家中拥有更多的壮劳力,在部落纷争与战斗中,便有更多的帮手,进而能够去争夺更为广袤的土地,扩充家族的势力范围。

其中,大斡耳朵在诸多斡耳朵中地位最为尊崇,它是忽必烈长妻察必皇后的居所。察必皇后不仅深受忽必烈的宠爱,更是以其聪明睿智闻名遐迩。她陪伴忽必烈走过了许多重要的岁月,在忽必烈的心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后来,察必皇后不幸病逝,忽必烈出于对察必的深情以及蒙古皇室婚姻家庭方面的特殊习俗,继娶了察必的妹妹南必皇后。这种近亲联姻的方式,在蒙古皇室中并不罕见,它不仅是对家族关系的巩固,也是维持皇室血脉纯正的一种手段。

然而,忽必烈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却不得不面临诸多棘手的挑战与严峻的考验。太子真金,本是忽必烈精心培养的皇位继承人选,却因卷入一场所谓的“禅位风波”,整日忧惧交加。在这场政治漩涡中,真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的惶恐与不安日益加剧,最终导致英年早逝。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使得皇位继承问题瞬间成为朝堂上下关注的焦点,被直接摆在了明面上,变得愈发复杂和敏感。忽必烈不得不从众多的子孙之中,谨慎地挑选出合适的继承人,以确保大蒙古国的统治能够平稳延续。

此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忽必烈对于继承人的考量经历了诸多波折。起初,他最为喜爱的皇孙甘麻剌,本有望成为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在复杂的朝堂局势中,甘麻剌受到了重臣们的联合压制。与此同时,他的亲祖母,也就是忽必烈的母亲,对其他皇孙有所偏爱,这一系列因素使得甘麻剌最终痛失帝位。在这样的情况下,真金的第三子铁穆耳“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众人的视野。忽必烈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将象征着皇位继承权的“皇太子宝”授予了铁穆耳。

随着岁月的流逝,忽必烈步入了晚年,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他开始受到足疾的严重困扰,行动变得极为不便,身体逐渐衰弱。往昔那个果敢进取、决策迅速且高效的忽必烈,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力不从心。他常常需要卧榻办公,这种低下的“工作”效率和方式,不仅极大地消磨了他的精力,对他的意志力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在处理政务时,他不再像年轻时那般果断,遇事往往迟疑反复,这种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期的执政效果。

由于忽必烈体弱多病,大臣们想要当面觐见他变得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南必皇后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得以更多地介入国政事务。奏事成为了大臣们向忽必烈传达信息的唯一方式,而南必皇后对奏事流程的把控,就成为了决定忽必烈与朝臣之间沟通顺畅与否的关键所在。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在朝堂上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就这样,南必皇后在不经意间,其影响力逐渐扩大。然而,这种后宫过多干涉朝政的现象,也为后续元朝的政治埋下了隐患,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危机。

1294年正月初,一代雄主忽必烈的病情愈发严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不得不将朝廷的大事托付给值得信赖的皇孙铁穆耳以及知枢密院事伯颜。正月二十二日(1294年 2月18日),在大都那金碧辉煌的紫檀殿中,忽必烈静静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八十岁。按照蒙古的传统习俗,忽必烈的遗体被运往起辇谷安葬。起辇谷,这片神秘而神圣的土地,一直是蒙古大汗的陵寝所在地,承载着无数蒙古大汗的荣耀与历史。

从大年初一开始,忽必烈便身染重病。起初,病情看似有所好转,给人以康复的希望,但实际上病情一直拖拖拉拉,始终不见彻底痊愈。到了正月十九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情况急转直下。转眼到了二十二日,忽必烈依旧勉力支撑着在宫中处理政务。然而,命运的无常在此刻降临,毫无征兆地,忽必烈如秋风扫落叶般,身子突然一歪,便没了气息。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周围的人瞬间愣在了现场,一时间大脑一片空白,甚至连呼救都忘记了。就这样,忽必烈驾崩了。在这令人震惊的时刻,众人心中更为关心的是,在这长达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居然一直未能最终落实,忽必烈更是一个字都未曾透露。

整件事情的诡异程度,简直不亚于火星撞地球。忽必烈此时已经八十高龄,按照常理早就应该将“继承人”的问题明确下来。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充满了波折。先是遭遇了太子真金的早薨,接着是最喜欢的皇孙甘麻剌,在朝堂复杂的权力斗争中,被重臣们压制,又因亲祖母的偏心,痛失帝位。最终铁穆耳“顺理成章”地走上了皇位继承的道路。但这一切,对于已经离世的忽必烈来说,都已如过眼云烟。过去的种种辉煌与坎坷,未来的种种变数与可能,都随着他的离世而变得不再重要。

忽必烈,这位曾经指挥着蒙古铁骑纵横驰骋,征服了大半个世界的伟大帝王,在位长达三十五年。在他的统治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文治武功。他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建立了元朝,完善了政治制度,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愧于“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这一崇高的称号。在蒙古语中,他被尊称为“薛禅皇帝”,这个称号是对他智慧与功绩的高度认可。

忽必烈的一生,印证了老萨满塔塔统阿的第二个预言“……一个沉入汉人的江河……”。

他生于草原,在战乱纷飞的环境中成长,凭借着自己非凡的智慧、惊人的隐忍以及不懈的奋发努力,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成为了一代雄主。当然,人无完人,他的统治生涯中也存在着一些瑕疵。但纵观其漫长的一生,他所取得的功绩远远盖过了那些微不足道的瑕疵。他的存在,不仅改变了蒙古的历史进程,也对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站在今朝回首历史,我们不禁感叹:英雄已逝,而生活依旧在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完美无缺的故事往往只存在于戏剧之中,而留有遗憾,才是真实人生的写照。岁月无情,它能够磨灭一切,无论是英雄的辉煌,还是凡人的平凡。虽然从忽必烈离世的此刻起,距离元朝的衰落灭亡尚有几十年的时间,并且也有很多人认为自铁穆耳即位起,元王朝才开始真正进入中后期。但历史的发展有着既定的脉络和主线,它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而我们的故事,则将沿着萨满塔塔统阿的第三个预言,继续向着未知的方向前行,书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别样传奇。

瑕不掩瑜,纵观其漫长一生,功绩远盖过瑕疵。站在今朝看历史:英雄已矣,生活依旧,占的全满,那叫演戏,留有遗憾,才叫人生。岁月通杀!

虽然,自此刻起,距离元朝衰落灭亡尚有几十年的历史,也有很多人认为自铁穆耳起,元王朝才开始真正进入中后期。

但那是历史,有既定的发展脉络和主线,而我们的故事则会沿着萨满塔塔统阿的第三个预言走向另外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