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绪论》: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 批判与反叛的纠葛:马尔库塞与新左派运动
- 涂鹏
- 1190字
- 2025-04-03 14:33:56
2018年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以及法国五月风暴爆发50周年,左派思想在当下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下出现强势复苏的劲头。作为近半个世纪前最著名的左派思想家之一,马尔库塞的名字以较高的频率回归到当今各类学术作品和时事评论。
纵观马尔库塞的学术生涯,他晚年的思想无疑是值得浓墨重彩描述的。他的社会批判理论与横跨整个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相得益彰——它们共同憧憬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并为之冲锋陷阵,在为女性以及少数族裔和同性恋等边缘人群争取权益的平权运动、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运动、西方社会的反文化运动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能看到其留下的遗产。不过到了70年代,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崛起,新左派运动的声势渐渐衰微,那些曾经走上街头高声疾呼自由平等的“斗士”也慢慢重回校园或家庭的日常生活,马尔库塞等批判理论家也退隐为思想史的一部分。
尽管新自由主义仰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市场逻辑霸占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但它的统领地位并非牢不可破,它无法摆脱固有的内在矛盾和缺陷,也不得不时刻面对三股相互纠缠的反抗力量对其“市场经济、伦理道德和法理组织”的挑战(罗桑瓦隆,2004:30~38):后现代主义解构式地揭露资本主义乃至启蒙理性或现代性的悖论,动摇了新自由主义的根基;然后被称为“新保守主义”的右派思潮,与民族、宗教和权威主义捆绑传播,试图恢复那些被新自由主义“破坏”的等级制和价值观;另一股力量可看作新左派运动的延续,如大卫·哈维(David Harvey)、马丁·马图斯提克(Martin Matustik)、麦克·戴维斯(Mike Davis)等人[11],他们指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反民主的”——它对内蚕食国民的权利,重建不平等的阶级秩序,对外依靠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霸权来推行新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只破不立”相异,新左派思想的继承人并没有放弃那份乌托邦的期待。他们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市场至上论,对内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外号召重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的关系,而这些主张皆可直接溯源至马尔库塞后期的社会批判理论。由此可见,马尔库塞的学说并未随着时间陨落,反而倚靠自身的广博与深厚成为后人取之不竭的思想源泉。
根据以上情况,本书尝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中还原出马尔库塞的思想面貌,并努力澄清他的思想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启示。但更应看到的是,马尔库塞的理论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向性和介入倾向,这种积极的互动关系也使得他的理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关注主题和目的。对此,本书大致选取马尔库塞二战后的社会批判理论——这一时期的理论已基本成型且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影响达到顶点,旨在厘清其后期思想的内在结构,即呈现一些重要概念和观点发生明显转向的过程和原因,同时突出马尔库塞一直坚持不变的思想主线。另一项重要内容则是将这些变与不变的因素置于当时社会盛行的新左派运动中进行分析,阐明两者在行动和思想层面的互动,并进一步引申出社会思想与社会运动之间关系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