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光荣:农民工群体及其结构化
- 徐法寅
- 980字
- 2025-04-08 18:59:48
第二章 农民工群体结构化的劳动体制分析框架
正如第一章所述,统计数据和现有研究都表明,我国的农民工群体呈现了结构化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农民工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占据比较稳定的比例。但是,如何理解农民工群体的产生呢?如何解释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呢?如何理解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化呢?现有研究虽然已经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农民工群体的产生和长期存在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些理论视角只关注农民工现象的某些侧面,因此不足以全面地分析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化现象。本章将围绕农民工研究的概念界定和核心问题对农民工的研究范式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本书的理论视角、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根据现有研究所做出的概念界定、提出的核心问题和使用的理论框架,我们可以区分出关于农民工的四种研究范式:移民范式、城市化范式、阶级形成范式和劳动体制范式。移民范式侧重农民工的迁移行为,从而将农民工视为“移民”进行研究;城市化范式则强调农民工从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从而将农民工视为“准城镇居民”或“准市民”进行研究;阶级形成范式则集中考察农民工在生产过程中与资方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将农民工视为“工资工人”进行研究;劳动体制范式关注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和主观态度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将农民工视为“劳动力”或者“劳动者”进行研究。在对四种研究范式进行详细说明之后,本研究认为四种研究范式在研究问题和概念使用上存在互补性。尤其是,劳动体制范式虽然还没有成为一种成熟的研究范式,但是可以更综合地对农民工现象所涉及的制度、政策、动机、态度和行为进行客观分析,从而解释农民工群体的长期存在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进而为人口迁移、城市化和阶级形成等问题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在讨论四种研究范式之前,需要先做三点说明。首先,四种范式下的经验研究问题存在融合,比如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现象的关系在四种范式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但是为了说明四种范式的区别,本研究主要关注各种范式的核心问题,因为这些核心问题使得同样的概念和问题在不同的范式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其次,本研究旨在说明四种范式的区别,因此无意穷尽各种范式中的所有问题,而是关注其核心问题。最后,本研究集中讨论研究范式或者研究视角,因此并没有包括描述性的统计分析。比如社会分层研究往往将农民工视为一个类型群体,而本研究则关注这个群体的存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