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朱五太子

傅青主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吴三桂那狗贼的爪牙确实难缠。不过苗疆凶险,你们贸然闯入,只怕未出虎穴,又入狼窝。“

他略一沉吟,道:“不如随我去一处地方,那里或许能保你们平安。“

方怡与敖彪对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中的警惕。这深山老林中突然出现一位名满天下的大侠,未免太过巧合。

傅青主似看出他们的疑虑,微微一笑:“若我要害你们,方才只需袖手旁观,你们便已命丧毒蛇之口。“

敖彪心念电转,系统既然提示此世界与《七剑下天山》有关联,傅青主出现在此或许并非偶然。眼下后有追兵,前路凶险,不如暂且相信这位传奇人物。

“多谢傅大侠相助。“敖彪拱手道,“我们愿随您前往。“

傅青主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对那群苗人说了几句苗语。那些苗人立刻恭敬地让开道路,其中两人还主动上前搀扶刘一舟。

一行人跟随傅青主在密林中穿行约莫一个时辰,眼前豁然开朗——群山环抱中,竟藏着一个规模不小的寨子。寨墙用粗大圆木搭建,四角设有箭楼,俨然是个军事要塞。

寨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木匾,上书“忠义寨“三个大字,笔力雄浑,隐有金戈铁马之气。

“这是...“方怡惊讶地望着寨子。

傅青主捋须笑道:“此乃故明晋王李定国麾下大将朱天木、杨清波所建,专为收拢抗清志士。如今寨中多是当年大西军残部与苗疆义士。“

听到“李定国“三字,马氏身子一震,眼中泛起泪光:“晋王...他还活着吗?“

傅青主神色黯然:“晋王已于七月病逝勐腊。临终前命朱、杨二位将军潜回云南,积蓄力量,以待天时。“

寨门缓缓打开,一个身材魁梧、满脸虬髯的大汉大步迎出,声如洪钟:“傅先生回来了!这些是...“

傅青主介绍道:“朱将军,这几位是沐王府的人,正被吴三桂追杀。“

朱天木目光如电,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停在沐剑屏身上:“可是小郡主当面?“

沐剑屏怯生生地点头。朱天木突然单膝跪地,抱拳道:“末将朱天木,参见郡主!当年沐老公爷对我等有活命之恩,今日得见郡主,实乃天意!“

这一举动让众人措手不及。方怡连忙扶起朱天木:“将军不必多礼,我们如今都是丧家之犬...“

朱天木豪迈大笑:“进了忠义寨,就是回家了!来人,准备酒菜,为郡主接风!“

寨中顿时热闹起来。敖彪暗中观察,发现这寨子虽处深山,却井井有条。操练的士兵、耕作的农夫、打铁的匠人各司其职,俨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众人被引入一座竹楼安顿。朱天木亲自为刘一舟疗伤,手法娴熟,显然深通医理。

待众人洗漱更衣后,朱天木设宴接风。席间除了他和傅青主外,还有一位面容阴鸷的老者,双目如鹰,十指枯瘦如爪。

“这位是五毒教教主蓝和天蓝老前辈。“朱天木介绍道,“也是我们忠义寨的贵客。“

敖彪心头一震——竟然是五毒教主!想来此人应当武功诡异,用毒如神。

这时蓝和天身边一清秀童子,一望便知乃女扮男装,黑白分明的眼珠子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停在敖彪身上:“小子,你练的是可铁布衫?“

敖彪抱拳道:“小兄弟慧眼。“

那女孩冷笑道:“铁布衫大成的金鼓齐鸣...有意思。不过在我五毒教面前,再硬的壳也挡不住无孔不入的毒。“

这话带着明显的挑衅。方怡等人面色微变,生怕敖彪年轻气盛,与这名五毒教主亲密之人起冲突。

谁知敖彪不卑不亢:“小兄弟所言极是。武功再高也怕毒药,所以我一直想学些防毒的本事。“

这回答出乎女孩意料,她眯起眼睛:“哦?你倒是有自知之明。“

蓝和天轻轻拍了拍女孩的头,慈爱中带着几分威严:“如风,莫要淘气。“转头对众人解释道:“这是小徒蓝如风,性子顽劣,让诸位见笑了。“

那名叫蓝如风的少女撇了撇嘴,却也不敢再多言,只是那双灵动的眼睛仍不时在敖彪身上打转。

朱天木举杯道:“今日难得聚首,除了为沐王府诸位接风洗尘外,还有一事相商。“他神色转为凝重,“近日收到密报,吴三桂已派大军封锁苗疆各处要道,似有进剿之意。“

傅青主眉头紧锁:“可是为追捕沐王府众人?“

蓝和天阴测测一笑:“恐怕不止。满清鹰犬四处搜捕前明宗室,小五太子在五毒教的消息怕是已经泄露。“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敖彪手中的酒杯差点跌落:“小五太子...可是永历皇帝的...“

“正是。“蓝和天颔首,“永历帝殉国后,五太子被老夫收为弟子,秘密护卫至今,此事你们沐王府也是知道的。“

傅青主神色凝重地点头:“不错。当年昆明城破时,五太子被蓝教主秘密救出,一直隐居在五毒教总坛。如今清廷追查日紧,我们打算将太子转移到忠义寨来。“

蓝和天阴鸷的脸上浮现一丝傲色:“老夫有幸教导太子数年,文韬武略皆有涉猎。如今太子已十四岁,正是起事之时。“

马氏谨慎地问道:“敢问我沐王府小国公和白家两兄弟是否也在太子殿下…?“

“恩,都在我教总坛。“蓝和天淡淡道,“老夫此次先行一步,就是要考察忠义寨是否安全。“

朱天木拍胸脯保证:“蓝老放心!我这寨子经营多年,机关暗道遍布,清兵来了也讨不了好!“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转到当前反清形势上。杨清波取出一幅地图铺在桌上:“诸位请看,如今吴三桂坐镇昆明,清廷在云南驻军三万。而我们联络的各路义军,加起来不过八千之数。“

傅青主捋须道:“兵力悬殊,不可力敌。当务之急是联络台湾郑家,东西呼应。“

“郑经那小子靠不住!“朱天木愤然拍桌,“只顾着在台湾享乐,哪还记得故国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