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夏日总是潮湿闷热,连风都带着粘稠的水汽。十五岁的阿蛮蹲在竹屋前的榕树下,小心翼翼地将捣碎的芭蕉拌入粟米中。她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透,黏在泛红的皮肤上,却顾不上擦拭。
“雪儿,用膳了。“她轻声呼唤,竹笼里的白鹦鹉立刻扑棱着翅膀发出清脆的鸣叫。
这只通体雪白的鹦鹉是阿蛮父亲三年前从南洋商人手中换来的,用去了家里半年的积蓄。当时它还是只幼鸟,如今翼展已近两尺,最神奇的是它能模仿人语,甚至能接上阿蛮吟诵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阿蛮刚起头,白鹦鹉便接上:“处处闻啼鸟!“声音清脆如珠落玉盘。
竹屋内传来咳嗽声,阿蛮连忙端起鸟食进屋。昏暗的室内,父亲卧在草席上,面色蜡黄。三个月前,父亲为采崖壁上的珍稀兰草摔断了腿,伤口溃烂化脓,家里积蓄耗尽也没能治好。
“爹,雪儿会背《春晓》了。“阿蛮强作欢颜,扶起父亲喂水。
老人浑浊的眼睛望向笼中白鸟,嘶声道:“岭南节度使府上个月贴了告示...寻会人语的珍禽...“
阿蛮手一抖,水碗差点打翻:“不!雪儿是咱家的!“
“傻丫头...“父亲剧烈咳嗽起来,“听说节度使要献给杨贵妃...赏钱够我治病...够你嫁妆...“
屋外突然传来马蹄声与嘈杂人声。阿蛮惊恐地看向窗外,只见十余名身着官服的差役已包围了竹屋。为首者腰佩横刀,正是县衙的赵师爷。
“就是这家!“赵师爷指着竹笼高喊,“岭南道巡察使大人有令,征调白鹦鹉进献贵妃娘娘!“
阿蛮扑向竹笼,却被两名差役架住。白鹦鹉在笼中惊慌扑腾,雪白羽毛纷纷掉落。
“求求你们!它是我爹治病的希望啊!“阿蛮哭喊着挣扎。
赵师爷冷笑:“贱民也配拥有这等灵物?“他粗暴地夺过竹笼,“节度使大人说了,献宝者赏钱十贯。“
“十贯?“阿蛮父亲挣扎着爬起,“告示上明明写着一百贯...“
“老东西找死!“赵师爷一脚踹翻病弱的老人,“抗旨不遵,给我打!“
差役的棍棒如雨点落下。阿蛮尖叫着扑在父亲身上,后脑却挨了重重一击,眼前一黑昏死过去。
等她再醒来时,竹屋已成灰烬。邻居告诉她,父亲当场毙命,尸体被差役扔进了乱葬岗。那只珍贵的白鹦鹉,此刻已在送往长安的鎏金笼中。
三千里外,长安城华清宫内,唐玄宗正与杨贵妃对弈。贵妃玉指拈着黑玉棋子,迟迟不落。
“三郎又心不在焉。“杨贵妃娇嗔道,“莫非还在想岭南进献的祥瑞?“
玄宗捻须微笑:“爱妃聪慧。岭南节度使奏报,捕得一只通体雪白,能言人语的鹦鹉,据说还能诵诗。朕已命人快马加鞭送来。“
“当真?“贵妃美目流转,“妾在宫中见过绿鹦鹉、红鹦鹉,却从未见过纯白的。“
“朕已想好名字,“玄宗轻抚贵妃柔荑,“就叫'雪衣女'如何?“
“雪衣女...“贵妃轻声重复,“妙极!不过妾更爱叫它'雪衣娘',听着更亲切。“
玄宗大笑:“就依爱妃!“
十日后,岭南进宝的队伍抵达长安。鎏金鸟笼外罩着绣有金凤的锦缎,由八名太监抬入兴庆宫。沿途洒扫焚香,宛如迎接皇亲贵胄。
笼门开启的瞬间,一道白光闪过。白鹦鹉落在铺着波斯地毯的殿中央,警惕地环视四周。它羽毛凌乱,眼神惊恐,与富丽堂皇的宫殿格格不入。
“怎么这般模样?“玄宗皱眉。
岭南使者跪地颤声道:“启禀陛下,此鸟性情刚烈,途中绝食数日...“
杨贵妃轻移莲步,从案上取了一颗西域葡萄,柔声道:“雪衣娘,来。“
白鹦鹉歪头看着这个华服女子,忽然扑棱翅膀飞到她肩上。贵妃惊喜地轻呼一声,玄宗亦拍掌称奇。
“赏!岭南节度使加俸百石,献宝使者官升一级!“玄宗龙颜大悦,“传翰林学士,即日起教授雪衣娘诗赋!“
当夜,华清宫彻夜灯火通明。白鹦鹉站在黄金打造的栖架上,面前站着十余名战战兢兢的翰林学士。为首的陈学士手持《文选》,清了清嗓子。
“关关雎鸠...“他刚开口,白鹦鹉突然接道:“在河之洲!“
满堂哗然。玄宗从龙椅上站起,惊喜道:“它竟知《诗经》?“
陈学士激动得胡须颤抖:“陛下,此鸟灵性非常,假以时日,必能背诵更多诗篇!“
杨贵妃倚在玄宗身旁,香腮带笑:“三郎,雪衣娘比那些笨嘴拙舌的宫人强多了。“
玄宗揽住贵妃纤腰,对跪满一地的臣子挥手:“都退下吧,朕要与爱妃好好欣赏这上天赐予的灵禽。“
烛光下,白鹦鹉的羽毛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它不再惊恐,反而好奇地啄食着贵妃指尖的葡萄。没人知道,此刻它脑海中浮现的是岭南竹屋前,那个叫阿蛮的少女温柔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