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薪火永传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程远盯着投影屏上的对赌协议条款,血液一点点变冷。

“如果下轮融资前估值达不到25亿,张明团队将获得额外15%股份。“法务总监的声音干涩,“这意味着我们会失去控股权。“

副总裁周岩摔了文件夹:“张明这王八蛋!当初合并时只字未提对赌的事!“

程远看向窗外。32层的高度让城市变得渺小,行人如蚁。三个月前与张明把酒言欢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当时对方拍着他肩膀说“老同学就是信得过“。

“技术部情况如何?“程远转向CTO。

“林森的土壤修复算法已经完成实验室验证,但...“技术总监欲言又止,“绿野那边似乎已经知道了核心技术参数。“

程远闭上眼睛。母亲走失那天,他正在接待考察团,张明特意带人参观了核心实验室。记忆像闪电般劈开迷雾——刘莉根本不是内鬼,真正的间谍一直坐在董事会上。

手机震动起来,是幼儿园老师的消息:“程曦妈妈还没到吗?其他孩子都接走了。“

程远这才惊觉已经六点半。他匆忙打给苏晴,响了七八声才接通,背景音嘈杂。

“我在城郊试验田,手机静音没听见。“苏晴气喘吁吁,“天啊,完全忘了时间!林森的模型预测这里有重金属污染,我们挖下去半米就看到了明显分层!“

程远从未听过妻子如此兴奋的声音,即使在他们的婚礼上。他一边通知司机去接程曦,一边问:“这很重要?“

“重要?这能改变整个行业!“苏晴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传统修复要三年,我们的方法可能只要三个月!如果推广到全国受污染耕地...“

程远突然站直身体:“苏晴,你能明天整理份详细报告吗?越专业越好。“

挂断电话,他转向满屋高管:“准备迎战。周岩,联系那两家一直想投资我们的环保基金;技术部今晚全员加班,我要林森的完整论文;法务部研究这份对赌协议的漏洞。“

深夜的书房里,程远对着电脑屏幕揉太阳穴。背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苏晴端着热牛奶走进来。

“妈睡了吗?“程远问。

“刚吃完药。“苏晴把一叠资料放在桌上,“这是初步报告。不过...你打算怎么应对张明?“

程远调出一组数据:“你看,绿野的现金流其实很紧张,他们敢打价格战全靠海外资本输血。“他圈出几个数字,“如果我们的新技术能吸引到环保基金...“

“张明会失去谈判筹码。“苏晴眼睛一亮,随即又皱眉,“但时间太紧了,离下轮融资只剩六周。“

程远握住妻子的手:“所以需要你回来。“

苏晴的手指上还沾着泥土,指甲剪得短而干净。她已经离开讲台三年了,为了照顾程曦和婆婆。

“我可以暂时...“

“不是暂时。“程远注视着她眼角的细纹,“我想请你正式出任公司首席生态官,负责这个土壤修复项目的全部落地。“

苏晴瞪大眼睛:“那妈和小曦...“

“我雇了专业护理团队,白天照顾妈;小曦上幼儿园了。“程远声音轻柔,“记得吗?你说过等时机成熟要重返职场。“

苏晴望向书桌上的全家福——王秀兰抱着程曦坐在中间,她和程远站在两侧。照片旁边,摆着那本母亲记录的“恩情账本“。

“好。“她最终说,“但有个条件——周末必须全家一起过。“

投资路演当天,程远在电梯里调整领带。镜面墙反射出他眼下的青黑——连续三周每天只睡四小时的结果。

“别紧张。“苏晴替他抚平西装肩线,自己身上的米色套装衬得她干练又优雅,“数据会说话。“

会场里坐满了投资机构代表。程远走上台,第一句话就让全场寂静:“今天我不讲PPT,先请大家看段视频。“

大屏幕上出现王秀兰佝偻的背影,她正用不灵活的左手给试验田里的菜苗浇水。镜头转向她满是皱纹的脸:“这土...以前种啥都死...现在...“她捧起一把黑褐色的土壤,咧开缺牙的嘴笑了。

“这片地位于我老家,被化肥污染荒废了十年。“程远的声音在会场回荡,“用我们的技术修复后,现在种出的蔬菜通过了最严苛的有机认证。“

接下来苏晴的讲解专业而充满激情。当她展示出修复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对比图时,前排几位投资人开始交头接耳。

“成本只有传统方法的20%!“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惊呼。

问答环节,后排突然站起一个熟悉的身影:“技术确实惊艳,但程总公司的治理结构...“张明西装笔挺,笑容危险,“据说即将失去控股权?“

会场骚动起来。程远不慌不忙地调出新页面:“感谢张总提问。事实上,我们刚刚与两家环保基金达成意向,pre-money估值28亿。“他直视张明变色的脸,“远超过对赌协议要求的25亿。“

散会后,张明在停车场堵住程远:“你早就计划好了?“

“不,是你逼的。“程远平静地说,“还记得高中时你往我课桌里倒墨水吗?那次我用了整整一周,把每本书都抄了一遍。“

张明皱眉:“扯这些干什么?“

“因为每次你使绊子,都让我变得更强。“程远拉开车门,“这次也一样。“

回家路上,苏晴靠在车窗上睡着了。程远轻轻拨开她额前的碎发,想起大学时她陪他熬夜复习的样子。十五年了,这个女孩依然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意外。

手机震动,是幼儿园群发的消息:明天亲子活动日,请爸爸妈妈一起参加。

程远看了看日程表,明天上午有董事会。他正要回复请假,苏晴突然梦呓般呢喃:“答应过程曦的...“

亲子活动日阳光明媚。程曦穿着黄色小裙子,像只蝴蝶在草坪上穿梭。王秀兰坐在轮椅上,由护理员推着,不时为孙女的表演鼓掌。

“爸爸快看!“程曦举着一幅蜡笔画跑过来,“这是奶奶教我的!“

画上是三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手拉着手站在房子前。王秀兰凑近看了看,突然用左手从衣兜里掏出个布包:“给小曦...保管...“

程远认出那是母亲的“恩情账本“。王秀兰的手抖得厉害,却坚持亲自把布包塞进程曦的小书包:“记着...帮过我们的...“

程曦似懂非懂地点头,踮脚亲了亲奶奶的脸颊。程远别过脸去,阳光刺得眼睛发疼。

回家的车上,王秀兰突然清晰地说:“小远,妈想回老屋看看。“

程远握方向盘的手一紧。医生说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会有短暂的清醒时刻,就像即将燃尽的蜡烛最后跳跃的火苗。

周末,全家驱车回到程家村。老屋因多年无人居住而布满灰尘,但王秀兰坚持要自己走进去。她颤抖的手抚过灶台、木窗棂、墙上的铅笔划痕——那是程远每年生日量身高留下的。

“这儿...“王秀兰指着堂屋正中的一块地砖,“你爸...最后...“

程远跪下来,发现那块砖边缘有细微的缝隙。撬开后,里面是个生锈的铁盒,装着几张泛黄的照片和一封未拆的信,信封上写着“吾儿小远亲启“。

“你爸...临走前...“王秀兰的语句开始破碎,“说等你...长大...“

程远颤抖着拆开信封。父亲工整的字迹跃入眼帘:

“小远,当你读到这封信时,应该已经是个男子汉了。爸没什么留给你,只有几句话:人生如种地,有旱有涝,但只要根扎得深,总有开花结果的一天...“

信纸在程远手中簌簌作响。二十年的思念决堤而出,他抱着铁盒泣不成声。苏晴默默搂住他的肩膀,程曦学着妈妈的样子,用小手拍爸爸的背。

返程前,王秀兰在村口大树下停留许久。当年她就是在这里,目送程远背着行李去县城读高中,去省城上大学,一步步走出这个贫穷的村庄。

“妈,上车吧。“程远轻声唤道。

王秀兰却望着远方出神:“小远...是谁啊?“

程远的血液瞬间凝固。但下一秒,母亲又转过头,眼神恢复了清明:“傻站着干啥?小曦都困了。“

回程的车上,程远透过后视镜看着后座:苏晴正给程曦讲绘本,母亲望着窗外飞驰的田野打盹。夕阳给所有人镀上金边,像幅温暖的油画。

公司上市周年庆晚宴上,程远宣布成立“土壤修复公益基金“,首批将治理西部十万亩污染耕地。掌声中,他特意请护理团队推着王秀兰上台。

“这是我母亲,她教会我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做人。“程远蹲下身与轮椅平齐,“妈,这个基金用您的名字命名好不好?“

王秀兰茫然地环顾四周,突然指着大屏幕上滚动的农田照片:“这地...缺磷...“

台下爆发出善意的笑声和掌声。程远却红了眼眶——即使在记忆的迷雾中,母亲依然本能地关注着土地。

回家后,程远发现苏晴在阳台上发呆。夜风拂动她的睡裙,勾勒出纤细的轮廓。他轻轻从背后环住她:“想什么呢?“

“想这十五年。“苏晴靠在他胸前,“从高三到现在,像场梦一样。“

程远望向客厅——程曦在地毯上玩积木,母亲在旁边打盹,电视里播放着农业频道。透过半开的卧室门,能看见墙上挂着的婚纱照和他们获得的各种奖章。

“如果是梦,“他收紧手臂,“我希望永远不要醒。“

苏晴转身面对他,眼中有星光闪烁:“记得你求婚时说的话吗?'从校服到婚纱'。现在我想续写后半句——“

“从青丝到白发。“程远接上她的话,低头吻住这个陪伴他穿越所有黑暗的女孩。

窗外,城市的灯火如星辰般绵延至远方。每一盏灯下,都有各自的故事在上演。而属于程远和苏晴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薪火相传的温暖,带着逆光生长的勇气,直到时光尽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