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译注及语言学研究

本书用彝文、彝语拼音、国际音标、词义和语法标注、句译等五行对照译注。

(一)断词与译注:彝文行和拼音行的音节(字)与音节(字)之间空一格,不标音节(字)间的关系,也就是不断词、词素或标注韵律特征,以方便识彝文字和非语言学研究为目的的读者读起来顺畅。国际音标行和逐字词标注行则在语言类型学的框架下,参照国际通用的标注法,即莱比锡标注法(The Leipzig Glossing Rules),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微调,一个韵律词内可以拆析的实词素间用连接符号“-”,实词或词素与功能词素或附缀词(clitic)之间用“=”连接,辖域为整个小句的功能词(完句语气词、标句词、示证或引语标记等)前用双“=”即“==”来连接小句和功能词。由于古彝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彝语倾向于双音节化,因此有些单音节在古彝语中是一个词,而在现代彝语中则只是一个构词词素,在文中有的可能属于两可的过渡阶段,标注中按韵律特点即是否有停顿来分节和标连接符号,即中间有连接符号“-”的可能是一个能拆分析义的词,也可能是一个词组(但是一个韵律词)。这样可以解决在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转换的过程中词和词素在客观上存在的模糊性,并充分合理地重视了韵律在构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同汉语一样,“一个词是一个韵律单位,一个韵律词却不一定是一个词”(冯胜利,2007)。国际音标和词义标注,按照语言学惯例两行中词汇与译注、语法标注间力求上下对齐以方便读者,故国际音标行中实词与词间的空格可能多于一个。

(二)语法标注:(1)缩略语。语法功能词用国际通行的英文缩略语,在开首附上缩略语对应的英文全称和汉译词,以便不熟悉缩略语而对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参考。(2)多种功能间的符号。词若在语法上有多功能或兼用性,则在两个功能间用符号“.”来标示;语法词兼有实词义时,在实词义和语法功能之间用符号“:”来标示。(3)重叠成分之间用符号“~”连接。(4)小句末表示小句语气、标句词、引语或示证范畴的小句和功能词之间用连接符号“==”标示。

(三)专用名词用下画线标注。彝语地名、人名等专用名词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是陌生的,为避免歧义和干扰理解,专用名词地名和人名(包括取了名字的动物)用下画线标示出。很多专用名词偏好四音格形式,其中往往含有人和物的特征,故在翻译时一方面用音译保留四音格形式,另一方面再加上表特征的意译,以便读者能在音和义两方面都有所了解,如译作“萨苦尔觉坝”,因为词素dʑo3 1义为“平坝”,但它又已融入四音格词中成为专用名称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如同汉语将英语 beer译作“啤酒”一样,采用“音译+意译(部分)”的原则。若专用名词紧接着再出现,则不再加地理特征或人物特征义。有一部分专名的含义不好剥离出来加在音译词后的,则在脚注中说明。

(四)句译。由于在客观上原语言和目标语言在语言范畴和文化概念上的不对等性,不同概念体系间的语言转换一直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u niversal problem)。彝语史诗优美的诗性很难在翻译后的汉语中完全展现出来,特别是那些丰富的谐音拟声词,既形象生动又有节奏上的韵律美感,在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汉文《诗经》虽也有丰富的谐音模拟词,但一方面仍很难从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词,另一方面《诗经》中许多谐音模拟词在现代汉语中也不再使用,对读者来说同样也是陌生和费解的。美国诗人费洛斯特(Robert Frost)说:“诗就是翻译中失去的东西。”(“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转引自端木三,2016)[3]若一定要在汉语句译中保留史诗的诗性,则可能更像是二次创作,故在研究中尽量保持原意甚至是句式上的对等性,译文不以汉语诗性的优美韵律为目的,而是用解释性的翻译,因为本著述属于研究性的著作而非创作性的或是纯译文性的文学作品。所以本书第一部分不能称之为“译诗”,而是“译注”,可归位于“诗学民族志”类。

诚然,从诗歌的文学性翻译或创作的角度来看,语言间的转换仍是可能的,虽然会失去一部分特征,特别是对双语或双文化创作者来说,双向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当代著名的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就深受彝族史诗的影响(Bender, 2009)。吉狄马加本人也认为:“诗歌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是可能的,并有可能获得新奇的东西。”[4]这种新奇的东西可能是哲学、情感、语义的表达方式,也可能是句子形式甚至是语音上的特点。如此说来,本书这种句式上和意义的直译相对于汉语来说,也可以说是这种“新奇”的东西,是可以丰富汉语诗歌的元素。

本书第二部分(下编)则是对《勒俄特依》的语言学研究,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语义语用等方面。因非“文学”研究,故本书未对语言的运用如修辞手法和篇章布局等文学特征进行研究。当然,对这样一部口传吟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的史诗,对诗学和语言学的交叉部分尤其是其接口——“韵律”特征是研究的重要部分,本书将对这部分,即韵律影响和控制下的语音、构词、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特征进行重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