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一分不花,收割知识

浙大计算机学院的实验楼内,赵明远正端着保温杯在走廊踱步。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

“赵主任!出大事了!”何阳气喘吁吁地冲过来,手里攥着一份测试报告,“您看看这个!”

赵明远皱眉接过报告,刚扫了一眼就差点把保温杯摔在地上。

报告上那串性能参数简直像科幻小说里的设定。

5nm制程、3.8GHz主频、12TFLOPS算力……

“这、这数据核实过吗?”赵明远的声音都在发抖。

“测了三遍!”何阳激动得满脸通红,“比Intel实验室流出的下一代处理器参数还高五倍以上!”

“李昊说这叫盘古X1系统芯片……”

签订的保密协议里,并不包括这枚芯片。

真正要保密的,其实是一系列的软件。

比如鸿钧OS的核心,以及其他的基于这个操作系统开发的一系列应用程序。

而且就算真泄露出去,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损失。

因为如果缺少盘古X1芯片的话,那些软件全都是空中楼阁。

你开发出来后,也找不到平台和设备去应用。

半小时后,计算机学院的紧急召开联合会议,十二位教授围坐在长桌旁。

投影仪上循环播放着芯片测试视频,每播完一遍就引发新一轮惊叹。

微电子研究所的周教授突然拍案而起:“这不可能!现在没有任何一家半导体公司能做到5nm制程!而且……”

“而且什么?”赵明远打断他,“视频里测试数据是假的?温控数据也是假的?”

会议桌尽头,白发苍苍的郑院士缓缓摘下老花镜:“老周啊,我建议你直接去找那个学生聊聊。”

“刚才张教授告诉我,这孩子连操作系统微内核都自己写完了,他的学生正在接手后续的完善工作。”

“什么?!”周教授像被雷劈中般僵在原地。

没多久,李昊就接到通知揣着十枚芯片,进了浙大微电子实验室。

实验室里,一票大佬已经在那里等待许久。

一看到李昊,周教授就忍不住迎上来。

“李昊同学对吧,芯片呢,快拿给我们看看!”

哟!

挺猴急的嘛!

不过李昊也很能理解这帮顶级学术大佬的心情。

他从兜里掏出几个装芯片的透明盒子,放到会议桌上。

周教授的手悬在半空,迟迟不敢触碰。

他身后的研究员们更是屏住呼吸,仿佛面前是什么易碎的艺术品。

“能、能上电测试吗?”周教授声音微微发颤。

李昊做了个请便的手势。

研究员们立刻架起设备,当示波器上跳出稳定波形时,有人直接哭了出来。

这功耗曲线平滑得违反物理常识。

“量子隧穿效应呢?发热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周教薅着自己的头发原地转圈,“这不科学……”

“商业机密。”李昊微笑着回应,“不过如果学校需要,我可以提供一千枚用于科研。”

“条件呢?”周教授的眼睛贼亮。

“两个。”李昊伸出手指,“第一,计算中心50%的服务器资源;第二,校办电子厂的小批量试产支持。”

当天傍晚,校长办公室灯火通明。

十一位院系领导围着茶几上的芯片样品争论不休。

“这是战略级技术!必须立即上报!”

“上报?这是李昊个人持有的东西,不征求他的同意?”

“那也不能……”

“安静!”郑院士敲了敲桌子,“李昊同学明确表示要自主创业。”

“依我看,学校应该全力支持,先把技术落地再说。”

“至于其他的,都需要尊重李昊同学的意愿!”

次日清晨,李昊收到一份盖着学校红头文件的协议。

第一,浙大将提供价值3800万的服务器资源。

服务器改造费用由学校提供,他只需要提供足够数量的盘古X1芯片就完事了。

虽说将盘古X1当成单纯的数据算力芯片,不免有些浪费。

但李昊现阶段也没能力将里面的编码解码芯片剥离出来,就只能先这样。

第二,浙大提供校办电子厂使用权限。

相关场地改造费用由校方提供,试生产所需的所有硬件费用,也是校方包揽。

而作为交换,李昊的昊天科技以后要优先录取浙大毕业生。

“合作愉快。”李昊在协议上签下名字,嘴角微微上扬。

这些条件比他预想的还要优厚,前期根本不需要再花一分钱。

校办电子厂虽然产能有限,但足够做出第一批工程样机。

眼下的工作,就是等鸿钧OS开发完成,以及应用APP完成的差不多后。

就可以正式进行工程验证机的批量试生产。

在校方的见证下,李昊和这批大四的学姐学长正式签订合约。

他们的薪资待遇从5000至10000不等。

在2004年,已经算是绝对的高薪了。

这让昊天科技的首批员工,动力更加充足。

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

都不用李昊提,他们甚至会主动加班。

这让正在用高级AI创作计算机直接上传小说的李昊,都有些汗颜。

在办公室坐镇几天后,各个团队已经走上正轨。

李昊反而闲了下来,看着窗外操场上那些正在热火朝天军训的新生,他多少有些庆幸。

这玩意经历过一次,就已经够够的了。

他可不想重生后,再重新体验一遍。

不过他倒也不是完全没事。

这些天里,李昊把各大院系里的大佬名单都调了出来。

上大学嘛,肯定要学习知识。

他的打算很简单,戴着脑波连接器,接近那些大佬,复制他们所掌握的尖端成果。

这样,才是让这款学习神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于是接下来的十多天里,他就在各大院系开始溜哒起来。

微电子系。

获得海量的集成电路知识。

光刻工艺、掺杂技术、3D封装、晶圆清洗……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获得无数尖端材料知识。

碳纤维、石墨烯、高分子材料、超导……

电器工程及自动化系。

机器人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

临床医学系。

艺术与科技系。

……

李昊一点都不挑,将能在浙大里学到的东西全都一网打尽。

不夸张的说,现在的他,就是考试的神。

强得可怕!

拿奖学金拿到手软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