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编 元代蒙古族汉诗创作

随着蒙古政权入主中原的步伐,元代形成了蒙汉文学交融的第一次高峰,元代各族民众从事汉诗创作者不绝如缕。有元一代,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之繁盛,正如赵孟頫所形容,“一时人物从天降,万里车书自古无”[1]。元朝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统一王朝,开放的时代与开放的王朝,促进各民族士人在文化艺术领域中不断成长,仅从诗歌方面看,就涌现出大量的少数民族诗人。进入中原汉地的各族士人,在感受到汉文化汉文学的巨大魅力后,纷纷开始文学创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蒙古族诗人进行诗歌创作者日益增多。但因为诗人身份及才性迥异,故对汉诗的接受程度大相径庭。毕竟,汉语并非他们的母语,对汉文化的传承也是随着时代的演进才逐步深化的。因此,从创作质量、数量来看,与其后的清朝时代的蒙古族汉诗创作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元蒙诗人们的诗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受儒家文化影响没有那么深厚,题材较之元前诗歌也有创新。正如学者所述,“蒙古诗人群出现在汉文诗坛,是元诗史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史仅有的文学现象”[2]。不过,这句评论的后半段显然是偏颇的,元后的清诗坛蒙古族诗人群相当庞大。

元代最有代表性的蒙古族诗人是萨都剌,存留作品较多者还有泰不华及元末明初之际的答禄与权。此三人专章论述,其他人则因只有零星诗作存留,故并置总述。


[1] (元)赵孟頫:《钦颂世祖皇帝圣德诗》,《海王邨古籍丛刊:松雪斋集》卷4,中国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

[2] 杨镰:《元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