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的光环渐渐褪去,李卓凡站在自己的公寓阳台上,望着远处闪烁的城市灯光,心中却没有一丝庆祝的喜悦。刚刚拿到的奖杯仍旧静静地放在桌上,那是他进入电影圈的第一块“战利品”。但它带给他的,更多的是沉重的思考,而非单纯的荣耀。
“你现在打算做什么?”霍克森教授的声音出现在电话那头,打破了李卓凡的沉默。
“我不知道,”李卓凡轻轻叹了口气,“我很高兴能获奖,但我的心里依然空落落的,感觉好像什么东西缺失了一样。”
“你不想继续拍电影吗?”霍克森教授问。
“当然想。”李卓凡回道,“但是现在的情况让我有些迷茫。电影产业就像一座庞大的机器,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角色,有时候我会觉得,这一切都不再是我曾经梦想中的模样。”
“你是想说,电影不再是你一开始想象的那样纯粹了吗?”霍克森教授的声音依然冷静,似乎早已料到他会有这样的反应。
李卓凡没有回答,只是沉默了。的确,随着他在电影节上的获奖,他的世界开始变得不再简单。各种各样的机会、邀约、赞助商的关注,甚至是一些圈内大佬的“指点”,都让他感到自己像是被推着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作。
电话那头,霍克森教授似乎轻笑了一下:“你知道的,电影产业从来就不是一条直线。无论你站在哪个位置,总有外界的干扰和各种声音。你不能期待永远在‘理想’的世界中待着,现实从来都是复杂的。”
李卓凡握紧了电话,声音变得坚定:“我明白了。谢谢你,教授。”
挂掉电话后,李卓凡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望着城市的夜空,心中那股迷茫的情绪开始缓缓消散。
他知道,自己的选择不止是走电影创作这条路,更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去面对电影行业的风风雨雨。
几天后,李卓凡收到了来自几个知名制片人的邀请,他们提供了可观的资金支持,并且愿意为他量身定制一部商业大片。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广告公司找到他,希望他能导演一些广告片,作为过渡期的工作。甚至,有一个投资人直接向他开出了与流媒体平台合作的条件,邀请他做一个原创新剧的执行导演。
这些机会,显然非常诱人。对一个刚刚进入电影圈的新人来说,这是改变命运的黄金机会。毕竟,商业大片的成功不仅能带来丰厚的报酬,还能让他迅速攀升到电影行业的顶端。而与流媒体平台合作,则意味着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观众群体,甚至可能改变他整个职业生涯的轨迹。
但李卓凡的心中依然有些犹豫。这些机会意味着什么?是快速的名利和财富,还是创作的纯粹和自由?电影对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而是一种艺术的追求,他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份对电影语言的真诚热爱。
他记得霍克森教授曾经说过的话:“电影的世界永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你必须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千万不要忘记你的初心。真正的电影人,始终是愿意为艺术付出一切的人。”
是的,李卓凡明白,他不能让自己成为一台被外界推动的机器。他要找到自己与电影之间的独立关系,做出符合内心的选择。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李卓凡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放下了那些诱人的商业邀请,决定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创作道路,哪怕这条路看起来并不那么光鲜亮丽。
他不再盲目追逐那些看似成功的捷径,而是决定继续做自己擅长的、最能打动人心的电影。他重新拿起了笔,开始构思自己下一个短片的剧本,计划挑战一些更为深刻、复杂的情感题材——而这将是一次更为艰难的创作过程。
李卓凡知道,这一切并不容易,甚至会让他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已不再为外界的评价而动摇,他的目标变得更加明确——成为一名真正的电影导演,而不是一个被市场左右的创作者。
“我不想成为一个追随潮流的导演。”李卓凡低声自语,“我想做的是电影,是我的电影。”
于是,他开始准备新的作品,并计划再次投身于电影节,带着他更为成熟的作品,去面对这个行业的更大舞台。